顯示具有 作獅子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作獅子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

厝內不拜姑婆又如何?


這是一部去年的記錄片,偶然機會看到了它的預告,才短短兩分多,就淚滿面了⋯⋯好想看全部⋯⋯可是沒有機會,只好在網路找看看有沒有網友「爆雷」的,就撞見了上面貼的這些文字:神主牌不侍奉姑婆。什麼?

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把道場建在自己身上

這是一個決定,一個領悟,或者是⋯⋯一個有點不得已,但又必需鼓勵自己的信念。

離開自己的「原生道場」出來參學,沒想到一轉眼,居然超過十年了!而更不可思議的是,「原生道場」居然還沒有把我除名去籍,也就是說,理論上我還是她們的一份子,但實際上,因為太久沒有回去長住(偶爾有),也有點像外人,有些內部的事情,她們不會想讓這樣的我知道,變成如果回去,也是處在一種灰色的中陰地帶。

而流浪參學的日子中,也不是沒有住過其他道場,說起來,還住過了幾個哩!有的還成為「僧眾」呢!但是,真的不適合啊!還有兩次是快手快腳地逃離的呢!

前陣子拜訪朋友的道場,不小心瞥見堂中掛的「六和敬」,第一條:見和同解,當下突然明白為什麼自己回不了「原生道場」,也住不進別人的道場了,因為「見解」不同啊!而且已經是大大的不同了!

原來在我流浪的十幾年中,對於出家修學,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,難怪怎麼要跟人「吃個大鍋飯」,硬是吞不下去呢!

例如,若某道場認同的是出家人要不斷地工作,為眾生奉獻,那樣的地方就容不下想要靜下來多些時間修行的法師;若道場是專修淨土,可能也容不下想要多聞佛法,多學教義的法師;若道場是比較傳統、封閉的,就容不下想要遊方參學的法師; 若某道場不重視照顧健康,或是基本的養生,身體不好的法師就住不下去⋯⋯結果就是:這裡不行,那裡看不上你;這裡太忙,那裡你受不了,那怎麼辦?

不然就自己創個道場,風格、規矩我說了算,如何?再廣邀志同道合的法師來共住!多麼豪氣啊!

但看看身旁的例子,某某法師啓建OO道場,當硬體籌建得差不多了,法師大概就病倒,不久就示寂了,這樣的例子還不少,而我一條小命,禁得起創道場的折騰嗎?人生短短數十載,為了搞個自己好住的道場,結果忙著籌錢,禪那還修不修?智慧還開不開?經典還讀不讀?文章寫不寫?

聖弟子捨家、出家的目的,不就是為了建立自宗、自成一派嗎?

誰說的?

與其花時間精力去搞外在的道場,不如將生命用在體證佛法,讓我的五蘊就是我的道場,每個有緣相見、相處的人,無形中就參拜了我的道場,若我這道場建得好,每個有機會認識、見到我的人,也就得到了庇佑與加持。

出家已至上座之資,仍是個美其名為雲水的僧人,但實則是隻流浪狗,幸好高堂上沒有會為我操心的人了。這麼多年下來,倒也不是我沒有出息,CV寫一寫,也是會有個兩頁,但出家人的「出息」不是看有沒有廟的,那是看什麼?

您說呢?

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

那為什麼要「轉女成男」?


之前發的一篇說到,女身既然跟男生一樣,可以成就修行上的果位,那為什麼經中常出現女人要「轉女成男」呢?要「轉女成男」,不就意謂著女身比男身低一等嗎?

客觀地以生理來說,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,女身確實比起男身差一些:比如說身體弱,氣力小,體力也相對差,身體成熟之後每個月都要失血,加上前後的不舒服與疲累,這些負累就多男身一大截了。女人若是懷孕生子,即使在醫學進步的現代,就算是個健康年少的女生,在分脕時還是有生命的危險;順利生下來了,女性就開始沒日沒夜地要照顧小孩,辛苦與疲倦,數倍於在外工作的先生;若是親自哺乳,色身上也有不少的苦受要忍,一直要到小孩可以獨自生活,也許上了高中的年紀,作母親要花費的體力與心力才能慢慢減少。以這些客觀事實來說,男身在生理上很明顯利多,女身比起來多了許多色身的苦受。

再看女人在社會上的情況,歷史上大多數的時間,女性地位都比較低下,在就學、受教育、求職等各個方面,比起男人皆居於劣勢。在這些文化條件下,如果能讓人自由選擇,特別是在古代,既然男身比較「利多」,女人心中會嚮往男性的優勢是自然的。在修行來說,情況也是類同,最起碼男性色身上的麻煩比較少,禪修、作務上比較容易得力,女身因為體力弱,還比男生有梵行難的危險,這種種可能都是「轉女成男」之說出現的因素。

佛經在提到女身下劣時,多是著重在「不淨」,說的是每個月的生理,但事實上,人類本身,不論男女,就都被佛教認為是不淨的了,男身一樣九孔常流不淨物,一樣幾天沒洗澡會臭到沒朋友,所以用「不淨」特別指責女身,其實也沒太大道理。

另外女身被經中提出的大缺失是在多婬欲,但這點其實有待商榷,說起來,貪、瞋、癡這三根本煩惱是人都有的,無論男女;又古云:食、色,性也。既然「色」這方面是本性,要說女身比男身嚴重,以科學的方式來判斷,先就要能「量化」,才能比較,但男生和女生二者誰比較好漁色?實在是無法用儀器探知,又要用什麼單位來量呢?所以特別要說女身多婬欲,在我看來也很難成立。

那到底為什麼特別要「轉女成男」?女人之身直接修行有什麼問題嗎?

我覺得提出「轉女成男」,是針對女性特有的情況,如上所說女身虛弱、身苦較多、受限於社會等的種種苦處,來鼓勵女性要厭離這些苦況而發心修行的方法,重點並不是在提倡「男身」值得去追求,而是修證的成就才是真正值得追尋的。其實這是運用四聖諦的方法於女眾上,特別要強調女眾專有的苦,好激發她們走上八正道,得以證入滅諦。

這樣的看法,可以用《佛說轉女身經》的內容為之證明。經中的主角「無垢光女」直接問佛陀,要修什麼樣的善行,來能成為男子身,而發無上菩提之心?

T14n0564_p0918c02(00)║爾時無垢光女白佛言:「世尊!
T14n0564_p0918c03(05)║今此會中諸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願樂欲聞:
T14n0564_p0918c04(02)║修何善行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,
T14n0564_p0918c05(07)║能發無上菩提之心?惟願世尊當為解說!」

佛陀提出了十種方法,可以讓女人脫離女身,很快地變成個「男人」,其十法如下:

T14n0564_p0918c07(06)║「若女人成就一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08(07)║何謂為一?所謂深心求於菩提。
T14n0564_p0918c09(12)║所以者何?若有女人發菩提心,則是大善人心、大丈夫心、大仙人心、
T14n0564_p0918c10(01)║非下人心、永離二乘狹劣之心、
T14n0564_p0918c11(06)║能破外道異論之心、於三世中最是勝心、
T14n0564_p0918c12(07)║能除煩惱不雜結習清淨之心。若諸女人發菩提心,
T14n0564_p0918c13(04)║則更不雜女人諸結縛心。以不雜故,永離女身,
T14n0564_p0918c14(03)║得成男子,所有善根亦當迴向無上菩提,是名為一。
T14n0564_p0918c15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二法,能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16(01)║何謂為二?所謂除其慢心;離於欺誑,
T14n0564_p0918c17(03)║不作幻惑。所有善根。遠離女身,速成男子,
T14n0564_p0918c18(03)║悉以迴向無上菩提,是名為二。
T14n0564_p0918c19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三法,能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20(01)║何謂為三?一、身業清淨,持身三戒;二、口業清淨,
T14n0564_p0918c21(00)║離口四過;三、意業清淨,離於瞋恚、邪見、愚癡。
T14n0564_p0918c22(00)║以此十善所生善根,願離女身,速成男子,
T14n0564_p0918c23(01)║迴向菩提,是名為三。
T14n0564_p0918c24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四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25(01)║何謂為四?一、不恚害;二、不瞋恨;三、不隨煩惱;
T14n0564_p0918c26(00)║四、住忍辱力。是名為四。 「復次,女人成就五法
T14n0564_p0918c27(00)║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何謂為五?一、樂求善法;
T14n0564_p0918c28(00)║二、尊重正法;三、以正法而自娛樂;四、
T14n0564_p0918c29(03)║於說法者,敬如師長;五、如說修行。以此善根,
T14n0564_p0919a01(02)║願離女身,速成男子,迴向菩提,是名為五。
T14n0564_p0919a02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六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03(01)║何謂為六?一、常念佛,願成佛身;二、常念法,
T14n0564_p0919a04(02)║欲轉法輪;三、常念僧,欲覆護僧;四、常念戒,
T14n0564_p0919a05(03)║欲滿諸願;五、常念施,欲捨一切諸煩惱垢;六、常念天,
T14n0564_p0919a06(00)║欲滿天中之天一切種智。是名為六。
T14n0564_p0919a07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七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08(01)║何謂為七?一、於佛得不壞信;二、於法得不壞信;
T14n0564_p0919a09(00)║三、於僧得不壞信;四、不事餘天,惟奉敬佛;
T14n0564_p0919a10(00)║五、不積聚慳惜,隨言能行;六、出言無過,
T14n0564_p0919a11(02)║恒常質直;七、威儀具足。是名為七。
T14n0564_p0919a12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八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13(01)║何謂為八?一、不偏愛己男;二、不偏愛己女;三、
T14n0564_p0919a14(00)║不偏愛己夫;四、不專念衣服、瓔珞;五、
T14n0564_p0919a15(03)║不貪著華飾、塗香;六、不為美食因緣,
T14n0564_p0919a16(06)║猶如羅剎殺生食之;七、不吝所施之物,
T14n0564_p0919a17(07)║常追憶之而生歡喜;八、所行清淨,常懷慚愧。是名為八。
T14n0564_p0919a18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九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19(01)║何謂為九?所謂息九惱法:憎我所愛,已憎、
T14n0564_p0919a20(01)║今憎、當憎;愛我所憎,已愛、今愛、當愛;於我,
T14n0564_p0919a21(01)║已憎、今憎、當憎。是名為九。
T14n0564_p0919a22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十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23(01)║何謂為十?一、不自大;二、除憍慢;三、敬尊長;四、
T14n0564_p0919a24(01)║所言必實;五、無嫌恨;六、不麤言;七、不難教;八、
T14n0564_p0919a25(01)║不貪惜;九、不暴惡;十、不調戲。是名為十。


以上十種助女人速速成為男子的方法中,哪一個是專門對女眾習氣而來的呢?沒有吧!勉強說起來,就是八法中的「三、不偏愛己夫;四、不專念衣服、瓔珞;五、不貪著華飾、塗香」,這三條比較是專為女人而設,其他的內容,就算是男人來修學佛法,也要能做到的啊!

接著下來,佛陀告訴女眾要厭離女身,因為女身有種種的過患,經文直接貼在下面,同樣地,佛說女身的過患以顏色標示出來,其中綠色是女性專屬的

T14n0564_p0919a26(00)║「復次,善女!若有女人能如實觀女人身過者,
T14n0564_p0919a27(00)║生厭離心,速離女身,疾成男子。女人身過者,
T14n0564_p0919a28(00)║所謂欲、瞋、癡心并餘煩惱重於男子
T14n0564_p0919a29(03)║又此身中有一百戶虫,恒為苦患、愁惱因緣。
T14n0564_p0919b01(02)║是故女人煩惱偏重,應當善思觀察:
T14n0564_p0919b02(05)║此身便為不淨之器,臭穢充滿,亦如枯井、空城、破村,
T14n0564_p0919b03(01)║難可愛樂,是故於身應生厭離。
T14n0564_p0919b04(05)║又觀此身猶如婢使,不得自在,恒為男女、衣服、飲食、
T14n0564_p0919b05(02)║家業所須之所苦惱,必除糞穢、涕唾不淨;
T14n0564_p0919b06(02)║於九月中懷子在身,眾患非一
T14n0564_p0919b07(07)║及其生時受大苦痛,命不自保,是故女人應生厭離女人之身。
T14n0564_p0919b08(00)║又復女人雖生在王宮,必當屬他盡其形壽,
T14n0564_p0919b09(00)║猶如婢使隨逐大家,亦如弟子奉事於師,
T14n0564_p0919b10(01)║又為種種刀杖、瓦石、手拳打擲,惡言罵辱,
T14n0564_p0919b11(02)║如是等苦不得自在
T14n0564_p0919b12(11)║是故女人應於此身生厭離心。又此女身常被繫閉,猶如蛇、
T14n0564_p0919b13(04)║鼠在深穴中不得妄出。又女人法制不由身,
T14n0564_p0919b14(04)║常於他邊稟受飲食、衣服、花香、種種瓔珞嚴身之具、象、
T14n0564_p0919b15(00)║馬、車乘,是故應當厭離女身。
T14n0564_p0919b16(05)║又此女身為他所使,不得自在,執作甚多——搗藥、舂米,若炒、
T14n0564_p0919b17(00)║若磨大小豆麥,抽毳、紡疊——
T14n0564_p0919b18(06)║如是種種苦役無量,是故女人應患此身。


從標出的內容看來,女身專屬的過患,如前所述,也是分為生理與文化兩類,其他的過患其實男子也是有的(標為黄色的)。至於上文提到「女人煩惱重於男子」為何不列入女性?實際上是本經舉證的內容(其上下文),並沒有真的說明女身為何煩惱重於男身,加上前文已說無法量化之故,因此不被判為女性專有的過患。


接下來佛陀鼓勵女眾要出家修道,要觀察自己的身體是「虚偽、不淨、無我、苦聚、不知恩」等,種種內容都是男女適用的,並不是只有女性的身體是虚偽、不淨、無我、苦聚云云。

T14n0564_p0919b19(08)║「欲求永離如是眾苦,當以此法教示餘人,常念如來所言誠實,
T14n0564_p0919b20(00)║讚歎出家,能報佛恩;當發此心,願離女身,
T14n0564_p0919b21(00)║速成男子,於佛法中出家修道,
T14n0564_p0919b22(05)║不復貪求花鬘、瓔珞、遊戲、園林、衣服、飲食嚴身之具。當觀:
T14n0564_p0919b23(00)║自身及侍立眷屬,猶如機關木人,筋牽屈申,
T14n0564_p0919b24(00)║舉下而已;此身虛偽,血肉所成,不久壞滅;
T14n0564_p0919b25(01)║此身如廁,九孔流出種種不淨;
T14n0564_p0919b26(06)║此身,愚小之人,於中起著,而恒四大所成;
T14n0564_p0919b27(07)║此身諸陰,猶如怨家;此身虛偽,中無堅實,如空聚落;
T14n0564_p0919b28(03)║此身無主,從父母生,復以行業而嚴飾之;此身不淨
T14n0564_p0919b29(00)║純盛臭穢;此身即是屎尿之器,不久棄捐,
T14n0564_p0919c01(01)║無可貪處;此身歸死,出息、入息必當斷故;
T14n0564_p0919c02(01)║此身無我,如草木、瓦石;此身無作者,
T14n0564_p0919c03(03)║從因緣生;此身是眾鳥、狼、狗、野干之食,棄塚間故;
T14n0564_p0919c04(00)║此身是苦聚,四百四病之所困故;
T14n0564_p0919c05(04)║此身恒為風寒、冷熱等分眾病之所壞散,
T14n0564_p0919c06(05)║恒以藥力得存立故;此身不知恩,以飲食養之無止足故;
T14n0564_p0919c07(00)║此身無知,內無作者故;此身是後邊,
T14n0564_p0919c08(02)║必當死故。是故女人應當如是觀察此身,
T14n0564_p0919c09(03)║生厭離心,修行善法。 

經文到此,在座的五百比丘尼發大菩提心,另有七十五位居士婦也歡喜供佛,發心出家,後借佛威神力,加上個人的善根與正觀思惟,於當下轉女成男,上昇至空中說出自身的體驗,內容節錄如下。以她們所說出的偈頌來看,實際上「轉女成男」,真的是要鼓勵女眾厭離女身,進而成就聖法的啊!

T14n0564_p0920b21(00)║諸法悉如幻, 但從分別生,
T14n0564_p0920b22(00)║於第一義中, 無有男女相。
.......
T14n0564_p0920c08(00)║我本為女身, 而從顛倒生,
T14n0564_p0920c09(00)║今觀男子身, 皆空無所有。
T14n0564_p0920c10(00)║若有能知空, 不應分別生,
T14n0564_p0920c11(00)║則於見中空, 身證無罣礙。


這樣說明下來,很明顯地,鼓勵女眾發菩提心,修習佛法,了知空性,才是提出「轉女成男」的秘義、深義與真實目的,各位姐妹不要受限於色身與文化因素,而自我貶低、自我侷限。身體上的差別,我們接受,但要清楚了知,這真的不足以障礙一位發菩提心、精進修行的女性啊!


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

誰欠誰的債?


最近聽一些女居士們的故事,最後都導向一個似是而非的「佛教說法」,讓我覺得很不對勁。

會來跟法師傾訴的,多半也是佛教徒,或有接受佛教的人們,她們想知道,遇上這些人生困境時,以佛教來說,會給什麼建議?可否指引個方向?好讓我抉擇自己的人生該如何走下去?

已婚的女居士們,通常會提到的問題都是跟婚姻有關,若不是兩人相處與溝通的問題,也就不出兩大類:財與色。財,就是男方賺錢有沒有給家裡用,或是有無欠債拖累家人;色,也是很常見的:有沒有變心、出軌、小三等。

所以這類問題,要不就是先生欠債薪水不拿回來,太太得要一人付擔家計,還要還先生的債;要不就是在外有小三,太太心裡糾結著要怎麼辦:什麼樣的女人?有沒有另築香巢?有沒有野種?他還愛我嗎?我又愛他嗎?或是更嚴重的,遇上一個不賺錢養家+愛亂花錢買個人喜歡的種種商品+不負責照顧孩子+動手打「要去賺錢、顧小孩、煮給他吃、收拾家裡、幫忙還債的太太」的爛人。這樣的婚姻,要不要叫停?

這些女居士們,除了找法師談,也會找算命、問事、開壇等專業人士,請示一下神靈,或從雙方的八字密碼來開解自己該怎麼辦。神明和神明的代言人不忘以「三世因果」來開導這些女性,聽起來,神明界似乎都遵從「勸和不勸離」的道德觀,所以大多會勸女性同胞們,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將來能入夫家公媽牌有人祭祀,加上,這是妳欠他的,這一輩子不還,下輩子還是要還,妳就忍耐下來吧!

但是,我實在不認同這種欠債的因果觀。如果要說「欠」,也是雙方「相互欠」,怎麼會是一方欠?或許因為女人對家庭的責任比較重(當然也有例外),加上若有小孩,女性多半放不下小孩,或有老人,也會捨不得老人受苦,所以只得忍下,撐起一個家;或許是長久社會文化的滲透,好像在我們華人的社會,比較接受男生在情路上可以「滿面春風」,而女性就「攏底淋雨」,這是社會文化的「結構性煩惱」造就女性這方面的困擾普遍上大於男性,那跟欠不欠債有什麼關係?

真要說「欠債」,就要先來「計數」,算一下這兩人間的債是怎麼欠的,女欠男多?男欠女多?如何個欠法?欠多少,要還多久,怎麼還,還到什麼情況叫還清?可惜,算命、問事、開壇等專業人士,任他專精於八字還是八卦,也絕對算不出妳跟他兩人的「這筆帳」到底欠了多少,既然算不出欠多少,更談不上怎麼還債,那為何要相信這筆糊塗帳的「欠債說」呢?

兩人在一起生活本來就不容易,別說是夫妻,就算是租屋的室友,也會因共處一室而有摩擦。加上生活忙起來,沒有溝通,或沒有良好的溝通,若真的一方有了另外強大的因緣,例如先生或太太遇上了桃花,這時是夫妻一同面對?或是桃花的單方去處理?又是何種「處理」?

夫妻的問題複雜,因為牽扯到財產、共同的孩子、曾有的感情、雙方的家人和朋友等等,如果出現了問題,以現今的論題來說,這些女性若因為「我欠他的,我忍」,而含怨維持個表面的婚姻,這樣是明智的決定嗎?

不信「欠債說」,那信什麼說?以何為準則?
因緣說啊!有因有緣世界集,有因有緣世界滅。現今的兩人世界,也是從一個單獨個體結合而成,它有一天一定會結束,無論是「死亡將我倆分開」,或是別的原因大家分手,婚姻也是「生滅法」啊!

我會建議這些女性,在人生遇到了這樣大的困難,求神、問事、找人傾訴當然可以,但這不過是釐清自己現狀的輔助,而不是這樣就決定了,不去想了。最重要是自己應該好好靜下心,將局勢看清楚,把彼此的因緣看清楚,自己處在什麼情況,先生又是什麼情況,自己在意的是什麼,能跟先生溝通否?不能的障礙是什麼?自己有什麼資源,無論是感情的、經濟的支持或是法律上的了解等,孩子可能受到什麼影響,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是什麼等等,跳離情緒風暴,好好的看清自己,看清自己所處的情境,看清自己與身邊人的責任,看清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最想要怎樣的生活,利弊分析一下,好像那個人不是妳,應該就會看到出路了。

就算最後的決定是「保持原狀」,即使先生有債、有小三、有家暴,我相信,結果不會是咬牙含恨地忍耐,而是有智慧的從中避開、化解怨結,可以保護到自己、孩子和其他家人,甚至能快樂平靜地繼續過自己的人生。


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

五戒的不飲酒戒:從Makiyo友人重傷司機事件談起

最近台灣一個社會新聞頗受關注,緣起為2月3日凌晨,藝人Makiyo和朋友酒後上了計程車,因故與司機發生爭執,同行中的日本男子打傷了司機,造成司機的肋骨斷裂、臚內出血,有生命危險,而打人後的一行人卻逕自搭車離去,不聞不問倒在地上的司機。隔天新聞一出,Makiyo與動手男子馬上召開記者會,但事發經過或原因交待不清,讓媒體質疑她說謊為保護友人,而引發網友與媒體的強烈抨擊。

這件事會發生的主要原因,個人認為就是「喝醉」,因為喝醉了,所以事後要回想當時發生的事,完全無法清楚的回憶,就算自己努力想了,也拼湊不出那時實際的情況,誰說了什麼,誰又做了什麼等等。因為自己醉了,醉者的言辭很難取信於他人,清醒了才要為自己辯解,往往是開口就錯,因為當事人很難找到可以維護自己的證據。因為醉了,所以脾氣不好控制,一言不合就動手;因為醉了,朋友來到異國打當地人,也沒有意識到要勸架或阻止;因為醉了,被打的人躺在地上,自己還能無視地招車離去。因為醉了。

飲酒,在五戒中,是最被居士們討價還價的一條戒。常常會有居士說,五戒中的前四戒都算好持,但不飲酒,師父啊!喝點兒酒有益心臟啊!還有,師父啊!我們有應酬,不喝酒不行啊!生意做不起來!師父啊!那些喝酒的過患,我只要小心就不會有事了,這條戒真的沒辦法守啊...諸如此類,對於有喝酒或是喜歡喝,或「真是」需要喝的人來說,不飲酒戒是絕對持守不了的。

事實上,會這麼說的人,其實是沒看到自己無法持守的原因﹣﹣內心中微細的貪愛和對酒的執著。

想想那時塑化劑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,所有的奶茶、調味果汁、咖啡,乃至健康食品的酵母菌、日常吃的麵包等都傳出有「被塑」的危險時,大家那時不就馬上不吃不喝新聞所報出來的食品了嗎?飲酒同樣對肝有很大的傷害,要不肝硬化,不然就肝癌,造成死亡的機率也很大,但要喝的人就認為,少少喝不要緊,那照這邏輯,少少吃點塑化劑,也不會怎樣的,那時為何避之為恐不及?

其實是貪求酒帶來的感受,才會斷不了它的。

看到這個新聞事件,想到佛陀在「長部.善生經」中說,飲酒有六種過患:
一、財富損失
二、造成爭吵
三、引發疾病
四、臭名遠播
五、無恥地揭露身體
六、損害智力

就這事看來,除了第五點沒有以外,其他的過患全都出現了。還有在接觸酒的人們,豈能不三思?

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

真的法師就不要上達人秀了吧!

朋友寄來一封email,給了一個連結,點去一看,是大陸的三位比丘上中國達人秀唱「遊子吟」,抒發思母之情感。有興趣的人可以點下面的影片。



看完之後,雖然也感到他們思母的情深,但是放在電視節目的情境,加上頂著出家人的外形,怎麼看都覺得不對勁啊!

第一,作曲、上比賽秀等都不是出家人的正務,說白一點,戒律上也是不允許的,真正的出家人怎麼可能做這等事!

第二,當中有一位說,他出家了,但家人都不知道。這也是有問題的,佛世時就已立下「父母不許,不聽出家」的規矩,正常的佛寺在接受新發心出家的居士時,都會要求要得到父母的同意,私自出家或是不合戒律規定的出家,都是有問題的。

第三,這三位表達出對母親這麼濃厚的思念,情執很重,實在不適合出家,為何不就待在父母身邊?在家一樣可以修學佛法,難道他們出家有不得已的苦衷?若不是真正「發出離心」而出家的,例如經驗上有因為犯法、躲債、情感糾結等原因,因為逃避在社會上的種種不如意而出家,這些都不符合佛制的出家。

第四,出家人也知道要報父母恩的,並不是像這節目所呈現的,一幅出家人很不孝的樣子。出家要報父母恩,當然就不是像在家人,以承事、供養父母的方式,而是比較「出世間的」,例如將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父母,或是讓父母了知因果與佛法,進而自己修福修慧,得以有現世與來世的善報,最好的當然是讓父母也能脫離三界苦宅,得到究竟解脫,這才是真正的報答了父母恩。

這三位上節目的「法師」,居然只穿著工作服的短褂就外出(離開寺院),連基本出家人的威儀行持都沒有,要說是真的比丘,還真教人難以相信!要是真的法師,絕不會上這節目!正信的居士們可要明辦是非啊!

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

信仰無正見,害人害己

看到一篇聯合報的新聞:


「單親林姓婦人迷信宗教,堅信同修師兄「陰陽雙交」功力,不僅自己接受「治療」,還帶國三長女前往,長女不從,她竟從旁協助,並以跳樓脅迫女兒就範,事後還想安排次女也接受治療。苗栗地院已將二名女兒安置,全案移桃園警方調查。

警方調查,四十多歲的林姓婦人獨力撫養三名子女,其中兩名女兒是雙胞胎。林婦因經濟狀況不佳,一直希望藉宗教改運,常參加桃園縣一些宗教聚會,為方便參與,林婦還在桃園租屋。...」
請注意,所謂的「陰陽雙交」「雙修法」沒有什麼「功力」可言,就是男性以宗教藉口佔女性便宜的手段而已。佛陀說,淫欲是障道法。意指那回事是防礙修行的,怎麼可能藉此來修行,又使得對方得到什麼好處呢?只要在任何宗教團體,乃至不肖的民俗醫療環境中,有任何人提出這個要求,第一件事就是離開該處,而且可以清楚的告訴自己所親近的地方不是正派的團體,千萬不要再去。

再者,文中的婦人希望改運。說宗教能改運的師兄或師姐,甚至是算命仙或命理老師等,自己早就發達了,不會在作這些「行業」,所以一聽有人提出這種建議,就要在心裡跟對方說:「謝謝,不連絡了!」

佛教勸人布施持戒,也說此等善行的善報,是基於因果,以及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心態來說的,不是像現今的消費習慣,你出個五百一千,在廟裡「買」個光明燈來點一年,神明就因為你的消費而給予一年保佑的服務。不.是.這.樣.的!

人的際境受到過去業力的影響,總有起伏高低,處於「現在」的人們,可以做的就是導正自己的行為與心態,因為有做善行(布施與持戒),善神自然歡喜守護;因為自己心態正確,不會因為一時諸事不順而懷憂喪志,反而會把握逆境充實自己,將逆境成為增上自己修學的資糧,這樣即便運勢處於低潮,心態仍保持高昂,外人所認為的歹運,對他而言與一般的情況並無分別!只是平常過日子罷了,而且是平靜喜樂的生活,如此而已。

就算大家不採取佛教建議的生活方式,也請注意本文中的兩個重點:
1. 沒有什麼陰陽雙交可以治病或改運的事。
2. 宗教改運多是有問題的,善男信女豈可不慎!改變自己的身心習慣,運也會隨之改變,不勞師兄師姐了!

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佛教的是非公理何在?

發完「施主們!你們認不認識自己布施的對象呢?」一文,許多往事浮在眼前,文中提到的案例,不免會有人提出:既然都知道對方行為失當,為何不能阻止?為何不能請更高層的人士,如對方的師父或師長指正他呢?難道錯的人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橫行,而一般善良的人就任由對方欺壓嗎?更進一步的,有的居士會說:佛教是沒有是非公理了嗎?上位者為何不主持公道呢?佛教實在太讓人失望,我退失道心了!

當直接聽到這些言論時,實在是教人難過。

會提出這些論點的人,主要是為了佛教好,但佛教卻讓他失望了。

個人認為佛教當然是有是非公理的,若是在一個如法如律的僧團,當有居士或法師發現某法師有這等行為,向僧團的長老提出,長老們依戒律是會處理,而且是處理法師以及與他相關的居士這兩部分。但是,若一個寺院在「誦戒羯磨」這方面,因為種種原因,只是當作「儀式」來行禮如儀一番,那在防非止惡的效果當然會比較差了。而此中的種種原因,有可能是出家人來自不同的道場,而住持或長老並不是其他住眾的剃度師父,在處理這方面事情的效果就會差很多。

居士們或許不知道的是,也許道場或上座法師指正過對方了,但對方還是不知慚愧,依然故我,法師們再進一步也只能「默擯」他(不跟他交談或交流),或提醒認識的居士要注意這位法師,如此而已。

當然,對知情的法師或居士而言,若是心中生起了憤慨,甚至達到退道心的程度,反而是要去正視與調伏這樣的煩惱。重要的是要有因緣觀,看清事情發生的因緣,了解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,若是也都努力了,事情還是沒有依自己所想而改變,這時就要放下,還不放下,也只是跟自己過不去,無濟於事。

若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惡行,就喪失對佛教的信心,是不是也太情緒化了些?應該要由自己的體驗,自己實際從修學佛法中得到的改變來看吧!而那些經驗,是任他人也奪不走,撼動不了的啊!

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施主們!你們認不認識自己布施的對象呢?

出家人接受在家居士的供養,從佛陀時代就是如此了。居士布施僧眾所需,以此得到福報功德,而僧眾為居士開示佛法,無論是日常生活的倫理,或是佛法的教義,甚至是禪修的指導,藉由僧眾的開示,居士們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指引,過著較為平和與快樂的生活,若有空閒時間深入禪修,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對自心的了解與控制,更有機會親證實相。另一方面,僧眾得到衣、食等的護持,可以專心的修學,而修行所得到的進步或修證,將會有助於日後對居士的指導,所以「布施」實際上是雙贏的,對俗對僧,都有助益。

但是,任何事都有腐敗的一面,特別修行是「逆生死流」,在這個漫長又艱困的過程中,行者要面對的是自己的人性黑暗面,其中一個很大的敵人,就是居士給予法師的「利養」。居士護持法師修行,無論禪修或是讀書,法師將得到的物資或金錢用在這樣的目的是沒問題的,但若有人受不了物慾的誘惑,拿了居士善心的供養而「享受人生」,甚或提供不正確的訊息,讓居士布施更多錢,或去找更多的朋友來護持,當中的因果就很難說了。

居士是善心的,所以布施仍是有功德,但受供者沒有善加利用,受者這方反而造作了很大的罪業。但另一方面說,居士的智慧不足,沒有觀察到受贈者實際上濫用了得到的供養,所謂的善心布施,反而成為他人墮落的助因,也因為受贈者不夠清淨,布施的功德大打折扣,布施的人們是不是也應善加揀擇自己布施的對象呢?

發此文的緣起是,一位不算太認識的法師,在偶爾幾次的相聚中,不由得注意到他帶來的電腦每次都不一樣:小筆電、Macbook air、平板電腦輪流出現,還聽去過他住處的人說,屋裹還放了台iMac。另外,他用還算新發表的智慧型手機,不一會兒,又看到拿著一台新的錄影機在錄影。前陣子聽說他搬了家,租的房子讓去過的人都直稱「豪啊」!(以出家人付擔得起的標準來說)半年前他才出國玩了一個月,過年又聽說要去國外玩。納悶著這人怎麼財力這麼雄厚?同樣參加聚會的法師們,來自各個佛教國家,沒有一人有這等的派頭,好奇問了一下孤狗,沒想到查到一篇網路文章,是護持這位法師的一位居士發的。文中說明此法師生活辛苦,但想要用功,希望大家集資,可以每個月匯錢到法師的戶頭。居士的善心傳揚了出去,約有廿人登記要每月供養固定的金額給這法師,這下子終於了解為什麼他可以有這麼多的電子玩意兒!為什麼租得起月租約台幣兩萬元的單位,又為什麼可以一年出國兩趟「朝聖」了!

悲哀的是,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、「施主一粒米,大似須彌山,若自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等道理,個人沒有辦法向他提點;痛苦的是,明明知道這些居士們的善心被利用,卻也沒有能力去揭發或改變,只好在這個茫茫網海發出一點聲音:

施主們啊!佛陀有教我們要善選自己的善知識,要長時的觀察對方的一言一行,合不合法,合不合律,有智慧的選擇布施或捐款的人或單位,讓這美好的行為能夠結出清淨的果實。


[註記]
這兒記下的算是一個特例,為的是說明一點道理。大多數的出家人,個人所認識的,都不是像這樣。希望有緣看到的人,要將之視為一個「負面教材」,也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否定掉其他清淨的團體或修行人。不用擔心正義無從伸張,因果不爽,不可不慎啊!

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我是上座部的佛教徒

方才聽到一位同學分享自己的見聞:一群台灣的居士來供養法師,因為該中心有北傳和南傳的出家人,這群居士看到南傳的法師馬上就頂禮,送上供養,但對於北傳的出家人,就沒有這麼「好禮」了,不僅如此,他們還自稱是「上座部的佛教徒」。

這真是個有趣的聲明。上座部的佛陀和北傳的佛陀不是同一人嗎?皈依三寶時,也是宣示:「我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並不是「我皈依上座部的佛,皈依上座部的法,皈依上座部的僧」吧!

讓人想到六祖惠能回應五祖弘忍的話:人雖有南北之分,佛性豈有南北之別?

佛教的歴史發展至今,雖然有北傳、南傳和藏傳三大傳承,有中國佛教、日本佛教、美國佛教、泰國佛教等地域上的差異,但佛教的本質與基本教義並沒有改變。
人們自限於「南北」,佛,又豈有南北之分啊!

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必也正名乎﹣如何稱呼出家人

這個主題也是困擾了我許久。明明佛教傳到中國也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,但人們對於如何稱呼法師,當然特別是指現代,似乎不是太了解。

自從出家以來,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好轉,也實在讓人納悶,國人連自己的語言似乎不大在意怎麼用才是正確的。

佛教徒看到出家人可稱為「師父」或「法師」,但一般大眾多不知如何是好,所以遇到比丘稱「先生」,遇到比丘尼稱「小姐」,這或許也沒有太大問題,只是出家久了,自己早已不認為自己是「小姐」或「先生」,因而當人們這麼稱呼時,常不知對方是在叫自己,所以有時會沒有回應。個人以為非佛教徒其實統一稱「法師」就可以了,就像我們出家人遇到神父或修女,雖是不同信仰,還是以他們專業的名稱來指稱,不會稱他們為「先生」或「小姐」。這實際是語言使用的問題,和信仰沒有關係。

另外,指稱出家人的「師父」一詞,和「師傅」是不同的。「師傅」是某種技藝的專業人士,如水電師傅、麵包師傅等,例如我們台語在發音上就有區別,說出家師父是 su fu,但專業人士就是 sai fu 了。有時看到大陸的新聞指出家人為「師傅」,總是覺得哪裹不對勁啊!

若是以英文來稱法師,可說 venerable。曾看過在美華人將「法師」直譯為 Dharma master,直譯上不能說太錯,但 master 一般指的是「大師」,若是真的「大師」,如星雲法師等地位的,稱master就沒問題,或是指稱自己的師父,用 master 還說得過去。一般某某法師,英文則稱 Venerable so and so 即可,不然搞得一堆 master ,老外也覺得怪吧。

算是判了緩刑

昨天回診,一直在想結果若是不好的,未來就改變了,下個月要上的課,之後要去禪修等可能都不行了。心情不好,雖知道自己的擔心無濟於事,但還是忍不住想到壞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