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台灣一個社會新聞頗受關注,緣起為2月3日凌晨,藝人Makiyo和朋友酒後上了計程車,因故與司機發生爭執,同行中的日本男子打傷了司機,造成司機的肋骨斷裂、臚內出血,有生命危險,而打人後的一行人卻逕自搭車離去,不聞不問倒在地上的司機。隔天新聞一出,Makiyo與動手男子馬上召開記者會,但事發經過或原因交待不清,讓媒體質疑她說謊為保護友人,而引發網友與媒體的強烈抨擊。
這件事會發生的主要原因,個人認為就是「喝醉」,因為喝醉了,所以事後要回想當時發生的事,完全無法清楚的回憶,就算自己努力想了,也拼湊不出那時實際的情況,誰說了什麼,誰又做了什麼等等。因為自己醉了,醉者的言辭很難取信於他人,清醒了才要為自己辯解,往往是開口就錯,因為當事人很難找到可以維護自己的證據。因為醉了,所以脾氣不好控制,一言不合就動手;因為醉了,朋友來到異國打當地人,也沒有意識到要勸架或阻止;因為醉了,被打的人躺在地上,自己還能無視地招車離去。因為醉了。
飲酒,在五戒中,是最被居士們討價還價的一條戒。常常會有居士說,五戒中的前四戒都算好持,但不飲酒,師父啊!喝點兒酒有益心臟啊!還有,師父啊!我們有應酬,不喝酒不行啊!生意做不起來!師父啊!那些喝酒的過患,我只要小心就不會有事了,這條戒真的沒辦法守啊...諸如此類,對於有喝酒或是喜歡喝,或「真是」需要喝的人來說,不飲酒戒是絕對持守不了的。
事實上,會這麼說的人,其實是沒看到自己無法持守的原因﹣﹣內心中微細的貪愛和對酒的執著。
想想那時塑化劑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,所有的奶茶、調味果汁、咖啡,乃至健康食品的酵母菌、日常吃的麵包等都傳出有「被塑」的危險時,大家那時不就馬上不吃不喝新聞所報出來的食品了嗎?飲酒同樣對肝有很大的傷害,要不肝硬化,不然就肝癌,造成死亡的機率也很大,但要喝的人就認為,少少喝不要緊,那照這邏輯,少少吃點塑化劑,也不會怎樣的,那時為何避之為恐不及?
其實是貪求酒帶來的感受,才會斷不了它的。
看到這個新聞事件,想到佛陀在「長部.善生經」中說,飲酒有六種過患:
一、財富損失
二、造成爭吵
三、引發疾病
四、臭名遠播
五、無恥地揭露身體
六、損害智力
就這事看來,除了第五點沒有以外,其他的過患全都出現了。還有在接觸酒的人們,豈能不三思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