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好你個「人情計算機」!


近日突然發現身邊兩位「佛教徒」無獨有偶地是個「人情計算機」啊!

「人情計算機」當然是我領悟當下出現的語詞,意思也顯而易見,就是時常在計算人情的人。什麼是人情呢?人家說欠錢債好還,人情債難還。錢,至少有個數字,是具體實在的,欠一百就還一百,清楚明白,頂多加些利息,但「人情」就⋯⋯是什麼也不知,好像是人家對自己的好意(情),要用什麼等量的「情」來還?沒有一個標準,說不定有的情況是得用條命來還的哩!

人情不是「錢」,但有時「人情」是跟錢有關的,例如說張三常常花錢請李四看電影,李四沒有欠張三什麼,因為張三請客,他願意的,但就可以說欠了不少被人請客的人情了。因為「人情」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單位,所以真要計算的話,其實有其難度,它的存在或量的多少實在是因個人理解不同而有異。

以我個人而言,實在是不喜歡欠人「人情」,所以事必躬親,不然就是花錢消災,若遇到真的要請人幫忙的,大多銘記在心,看有什麼機會可以回報。至於讓人家欠,我就無所謂了,特別是一些小事,比如說,有居士請我幫個忙,做到了,心裡並不會期待要什麼回報,但這居士心理過不去,一定要請法師吃個飯,有的人會接受我的「婉拒」,有的就很固執,這樣事情反而變得複雜了起來:如果不去,變成我不給對方面子;去,因為個人不喜歡,反而是個困擾呢!

因為自己是這樣的態度,遇到稱得上是「人情計算機」的人,特別還是法師的話,實在差點沒讓我掉下巴啊!

稱得上是「人情計算機」,當然表示此人不時在計算,隨時在衡量,他個人與其他人的交往,在「人情」上應該如何應對進退,例如我去幫了某人做一件事,對方就根據此事的大小、花的時間等,相應地給我一個回報,例如送一包零食,或是透露一個對我有利的消息等等;若是在某事上,因為他的幫忙或牽線,讓我得到了好處,「人情計算機」也會計算一番,然後找機會將他的功德從我身上討回來。

跟這樣的人交往絕對都是輸家,為何?除非你也成為「人情計算機」,不然他有算,你沒算,好處怎麼可能是沒算的拿到呢!除非是天公疼憨人啊!

遇到「人情計算機」怎麼辦?要不就是跟對方玩這個遊戲,你來我往一番,但我個人不喜歡這樣麻煩,就敬而遠之吧!

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

為物所役?

這幾個月無法一月發一文,主要是因為又搬家了。

這次的搬家和之前不同,之前是搬到空置的屋子,不論是借的或是租的,都沒有太多傢俱,也沒有什麼原屋主的物品,為了要方便生活,還得要添置基本的桌椅和床架等。這次搬入的地方是屋主個人不住了好幾年,因為久沒有住,房子疏於照顧,久了自然開始有點壞,便開始考慮要找人來住;另外,原屋主是佛教徒,所以知道法師有住屋困難,就主動提出,讓我們可以搬到她空置多年的房子住。

空置是指沒有人住,不表示這空間沒有東西。因為屋主不住此地,這空單位慢慢地變成了她的倉庫,除了原來的傢俱、裝璜以外,還堆放了不少雜物,例如讀書時的書本與講義,某個工作留下的資料,還有不少結緣的佛書和幫佛寺當志工時製作的結緣品。這樣說起來似乎不多,但實際去看時,屋內的走道、廚房都是滿滿的雜物,沒有一個空的桌面,所有的平台都有東西在上面。

由於知道要搬入的不是空屋,所以在打包前就開始處理物品,回收、送走或丟掉;為了適應空屋生活而買的簡單桌椅和床架等也只好捨棄,而屋主本人,也說好會清出個位置讓我們放衣服,還有將原先塞在走道、廚房的雜物清掉。

等要搬的前幾天,屋主再請我們去看看還要清掉什麼?一去看才發現,原先說要清走的,跟實際的狀況相差太多!加上這次注意到她的舊式電視機其實壞了,畫面要開了許久才出現,還會跳動;一台大立扇也壞了,都不會轉,其實也可以回收,於是我們提出建議,請她回收此等壞掉的用品,等不住了,再買新的還給她。另外,雖然屋主自認清了不少東西,但以法師的標準實在差太多,只好請她租一個小倉庫,把可以塞滿半台麵包車的佛教結緣品搬走,放在有空調的租倉保存,租金就由我們來付,屋主滿口答應了。




沒想到,在我們要搬入的同一時間,屋主才要將入倉的東西搬出,所以一時之間,我們的東西運來了沒地方放。一陣混亂,好不容易等到她搬走了入倉,而我們開始整理環境時,才看到壞的電視、風扇並沒有搬走,再整理下去,看到壞了的運動器材,滿一櫥格的鍋具(屋主不煮飯,都外食),睡過沒有洗的枕套、被單,污漬充滿而不可能使用的床墊等,這些依法師們的標準都應該丟掉或回收的了,卻在小小的單位中佔了不少空間。

能丟掉嗎?在這租金世界高的地方,讓壞掉、用不上的東西佔據寶貴的空間,好像說不過去!但我們不是所有人,也不能擅自丟棄,只是之前說好了會丟都沒做,還要再說嗎?

最後只好想法子將壞了、髒了又不能丟的東西包起來,能收入櫃子的入櫃,不能的就以省空間的方式堆疊起來,最後終於可以看到比較多的地面,也清出一個枱面可以打電腦了。

教人訝異的是,為什麼屋主不丟掉壞掉的東西?看來也不像有什麼紀念價值啊!還有,為什麼寧願保留壞掉的物品,而不讓住的人比較好用呢?不懂也!

目前搬來已快兩個月,但還不太習慣,一部份如上面的影片所說,在這新居還找不到空間放自己的東西,雖然個人物品已經減少了,但原屋主的東西更多!加上沒有可以收納個人物品的櫃子或抽屜,東西都放在整理箱中,歸類的習慣還沒有建立,個人的小東西一時就找不到,例如指甲剪。

另外,沒想到空間也會影響行為!以前買菜或日月品,若遇到特價而且必定會用到的,通常會先買起來放,但因為現在住的地方雜物太多,多買一包米嘛!要先放在哪兒呢?衛生紙買兩串比較便宜喔!但另一串沒地方好收藏,整個屋內亂亂的,居然就沒有了為省錢而多買的行為。

遇到了這樣的狀況,更加體會到儉樸生活的美德!佛世的僧人只帶三衣一鉢,如鳥之雙翼地雲遊四方,沒有多餘的負累,多麼令人欣羨的境界!但現在的法師,能收到一卡皮箱,就算是很了不起了吧!光電腦、手機、水瓶、睡袋、雨傘等必備的流浪裝備就佔不少空間了啊!

只可憐這好心的學佛居士,為法師提供住處是值得讚歎的,但她內心的幽暗處——不願整理自己累積的雜物——並沒有處理到。之前也提醒她要捨離,但她做不到,也不願面對,現在人還年輕,對於壞掉、用不到的「我所有物」都捨不得丟,到四大壞散之際,總得要放下這一期生命時,她會面臨多大的痛苦呢?

說起來,應該是人使用物品,而不是物品障礙人吧!

我衷心祈望這位居士能儘早克服內心的障礙。這麼明顯的煩惱,不去除,怎麼好意思說是學佛的呢?



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

該感謝任天堂的社長,還是買來任天堂的人?


七月十三日,新聞報導日本任天堂公司的社長岩田聰因病過世,這新聞本來沒有引起我的注意,但在 Instagram上看到一些十分可愛的圖畫,而且有其關連性,追了一下它們的hashtag,最後引領我到上述的新聞。哇!原來是網友們,或者是game迷們以這些可愛的圖片悼念過世的岩田聰,感謝他為這世界帶來的美好,感謝他帶給大家馬利兄弟、皮卡丘等等人物!想不到網路世界這麼溫馨、溫暖啊!網友們好有愛!實在太令人感動了!









只是,這樣的愛有沒有分給身邊的人呢?

說起來我小時候家裡也有一台紅白機的任天堂,或許是第一代的機器吧!還是用卡匣的,我記得笨拙的自己只玩過馬利兄弟,它的音樂我都還記得,現在也應該跳得出他那「白七」的標準動作。

其它就沒有印象了,包括為什麼我們家會買任天堂?是手足誰的獎賞?或只是父母對孩子們的寵愛?腦中一點相關資料也沒有!倒是我家的兄弟姐妹,大家都很喜歡這台任天堂,彼此相互競賽,玩得不亦樂乎!只有我沒興趣,因為本人是唯一玩不起來的那種小孩,馬利兄弟只有完整通過第一關(可能也只通過一次),看著代表自己的水管兄跳上旗竿,把旗子拉下來進入城堡,是我唯一達到的成就。第二關就永遠沒過到底,救公主則更別說了,只看過手足們破卡時,救過那畫質差長得不美卻為玩家所期待的公主。

到這幾年父母過世了,辦喪事之餘,我的手足們說出我們家有問題之類的話,或是把自己的一些不幸歸究於父母時,嘴上沒有反駁,但我心裡十分不認同。父母對我們付出那麼多,為什麼同一胞胎同一屋簷下成長的彼此,對家庭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差異?

因為自己出家,道場的法師來自各類家庭,我才知道,不是每一個家庭像我們家這樣,小時候就請家教,常常週末上館子吃大餐,過生日有蛋糕,聖誕節有禮物,還有,多少家庭在三十年前就有任天堂?為什麼我的手足們不記得這些受到的恩惠?

照顧孩子們的豈是任天堂?(上圖說的)是各位的父母吧!是父母辛苦工作,除了提供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,還可以有餘錢買遊戲機給孩子,讓他們在同儕間可以「笑傲江湖」或不至於沒有話題,專心打機歡樂之後,還有熱騰騰的飯菜可以吃。然後新聞說到遊戲機的老闆往生了,他們想起以往的美好而心生感謝,很好!但也請別忘了買遊戲機的父母!

各位 gamer,除了game以外,難到不該也看到讓你/妳可以平安打機的其他條件?是誰默地護持著各位?真要感謝的不是社長 Mr. Iwata而是買機給大家的人吧




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

我想我得了憂鬱症⋯⋯


我得了憂鬱症吧!不想做正事,不想起床,覺得心理難過⋯⋯
但我的朋友們說這不是憂鬱症,她們說,我會有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,因為我母親在今年過年時突然過世了。

母親的離世本就足以讓子女崩潰,再加上她前一年開始拒絕所有的家人,要我們不要去看她;她還暪著家人她得了癌症;又因為她認為子女會貪圖她的財產,所以要遠離我們,好把她名下的財物留給她現在最中意的同居人,而她的同居人也因此視我們為仇敵,言詞多加打擊、侮辱⋯⋯
還有,其實我父親過世也才一年半,現在我媽也走了,不到兩年,失怙失恃,情何以堪?

我有正當的理由發憂鬱症啊!

猶記得初出家前幾年,還在學習入眾之時,遇到了不少在家時沒有過的情境,當時深以為,我走過來了,相信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我了!多麼豪情,卻又多麼無知!此番父母相繼離世,加上與他們相關的人事問題,便徹底地把驕傲的我打趴了。

雖然從外表來看,我不似被情境擊敗的人,這段期間師長交待的工作還是一一完成,吃得下睡得著,居士相約還是外出見面,基本的function都沒問題,只是生活中有些細節放鬆了,只是心裡的難過無人知。

講不出來呀!太複雜了!要講,就得先哭一場。

不然,寫下來吧!把老媽的故事寫一寫可能我就好了,但才要起頭,鼻就酸了,心就亂了,罷了!何時能寫下再寫吧!或許到時就真的是「雲淡風清」了。

幾個月後,經歷一個轉機,我好像開始要好了,遠離憂鬱的我了。

那天躺下要睡,思緒紛飛。心痛,但不是真的痛,那是什麼?就是有個強烈的東西壓在心裡。觀吧!我對自己說,不是在修四念處的時候,禪師說我好像沒有在「心念處」上用功嗎?這麼強的煩惱,這麼明顯的所緣,正好作觀,不是嗎?

我念頭一轉,正視壓在心頭的痛,突然發現什麼東西都沒有啊!好像一間空房子一樣,空盪盪,剛才的難過呢?心頭上的壓力呢?沒有東西啊!

這過程其實發生的很快,但描述起來好像經過兩三秒。沒有,很快,因為我的下一念清楚出現的是:「我不會得憂鬱症了」!然後開始苦笑了起來。

後來我就可以慢慢地把破碎的自己撿回來,拼一拼,回到原來的軌道上。並不是就此不難過了,只是程度大大下降,我雖然還沒有完全好,但清楚知道自己不會有事了。

永遠要選擇面向陽光
即使現實上真的看不到一絲陽光,也要在心中看到記憶中陽光普照的樣子!

這是我以前,看完這個TED講演寫下的句子。現在看來,當時太幼稚了,還不知道生命可以給予多麼沈重的打擊。人生的苦難與挫折,好像不是幾句正面的口號就能解決的了(雖然正向的心態真的很重要),特別,我才發現(也願意承認)自己也是個怯懦的眾生,在面對人生無情的打擊時。

感恩的是,還好有佛法,還好有四念處,還好我曾下功夫禪修。

 

正面的心態是很重要,但能具足佛法的知見,甚至曾經有過練習的工夫(禪修),才能真的說:「這世上再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我了」。其實,這句白話不過是在演譯「盡一切苦」、「究竟苦邊」,你還不懂嗎?

願一切眾生沒有身心的苦。


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

法師,這會不會太方便了?



123大家都是佛 尼姑和尚帶動唱網友看傻

2015-05-06 10:02:09  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


比丘、比丘尼隨著音樂輕鬆的帶動唱。圖擷自網友臉書。

和尚尼姑(聯合報政治不正確的用法)總給人一種莊嚴、從高(聯合報打錯字)的感覺,但近來有支歡樂版的「阿彌陀佛」可能會打破你以往對他們的認知!日前有名吳姓網友在臉書上傳了一段影片,就如同電影修女也瘋狂一般,影片中的比丘及比丘尼帶動唱,跟著節奏又唱又跳,場面十分歡樂,引起網友熱烈討論(約有十幾條回應,我不覺得這樣叫熱烈討論吔),有人認為這簡直「亂七八糟」,但有也人大讚「這是潮流,跳出眾生的虛偽」
吳姓網友在臉書上PO上一段影片,片中場所看似是佛徒法會,身穿棕色袈裟的比丘與穿深灰色的比丘尼站在中間,隨著音樂一下,開始帶領信眾唱起「阿彌陀佛」,踏著經快的步伐,不時擊掌、拍手,甚至後段還唱起英文版阿彌佛陀,讓人看得哈哈大笑,比丘最後還開心的教起大家唱跳得要訣,場面輕鬆愉快。
有網友認為這真是「亂七八糟」,覺得應該是要很莊嚴的場面,被搞成這附德性很不應該,也有人覺得「看起來怪怪的」、「佛祖看了應該很無奈」,也有人持著正面的看法,大讚「這是潮流,跳出眾生的虛偽」認為只要心中有佛,大家輕鬆同樂也沒什麼不好。

有法師傳給我這個新聞,點入一看,下巴差點掉下來,這這這⋯⋯

新聞寫得不多,於是發揮研究精神,在網路上找到了是哪一間佛寺,甚至片中住持法師的名號都找到了。其實網路上還有其他所謂「佛教健康操」的影片,大約看了一下,並不覺得有太大問題。照片中的比丘法師認為要帶給大家健康,又認為佛教應該要「動起來」,所以結合音樂、佛號與肢體動作,讓其他法師、居士們在「運動」同時還可以兼顧念佛,這出發點看來也沒有問題。

有問題的是,法師可以不要跟比丘尼一起示範動作好嗎?新聞中的影片可以看出,這位比丘尼法師全程頭都沒有抬起來!她應該不是願意來示範的,動作一完結,她也即刻閃人,可以看出她本人真的不樂意出來「表演」。為什麼呢?一來,我覺得這個找居士來示範就可以了,找個大哥哥、大姐姐來唱跳,一樣達得到目的,還不會被人譏嫌(不過就上不了新聞⋯⋯);再者,當中的表演雙方會不時的擊掌,我連國小時的大會操都不願意跟男生牽手,出家後跟男眾也不握手(只合掌),怎麼可能跟男眾 high five!

您們道場還有其他男眾法師,比丘法師請不要跟比丘尼一同示範好嗎?

另外,若是以健康的名義,以法師設計的動作,我個人雖然不是專家,但也看不出是在操練什麼肌肉?拉長哪一條筋?或是什麼練什麼真氣?當然,大家有活動,有拍掌,有前後左右地走,上下高低地伸手,比起坐著不動的沙發馬鈴薯是健康許多,但以「健康操」之名,好像還差遠了些。法師,不好意思啊!個人試過不少養生法,好像拍拍手(以拍手功為基礎),原地踏步,配合唸佛,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,只是沒有您的版本那麼可愛就是了!(啾咪)



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

那為什麼要「轉女成男」?


之前發的一篇說到,女身既然跟男生一樣,可以成就修行上的果位,那為什麼經中常出現女人要「轉女成男」呢?要「轉女成男」,不就意謂著女身比男身低一等嗎?

客觀地以生理來說,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,女身確實比起男身差一些:比如說身體弱,氣力小,體力也相對差,身體成熟之後每個月都要失血,加上前後的不舒服與疲累,這些負累就多男身一大截了。女人若是懷孕生子,即使在醫學進步的現代,就算是個健康年少的女生,在分脕時還是有生命的危險;順利生下來了,女性就開始沒日沒夜地要照顧小孩,辛苦與疲倦,數倍於在外工作的先生;若是親自哺乳,色身上也有不少的苦受要忍,一直要到小孩可以獨自生活,也許上了高中的年紀,作母親要花費的體力與心力才能慢慢減少。以這些客觀事實來說,男身在生理上很明顯利多,女身比起來多了許多色身的苦受。

再看女人在社會上的情況,歷史上大多數的時間,女性地位都比較低下,在就學、受教育、求職等各個方面,比起男人皆居於劣勢。在這些文化條件下,如果能讓人自由選擇,特別是在古代,既然男身比較「利多」,女人心中會嚮往男性的優勢是自然的。在修行來說,情況也是類同,最起碼男性色身上的麻煩比較少,禪修、作務上比較容易得力,女身因為體力弱,還比男生有梵行難的危險,這種種可能都是「轉女成男」之說出現的因素。

佛經在提到女身下劣時,多是著重在「不淨」,說的是每個月的生理,但事實上,人類本身,不論男女,就都被佛教認為是不淨的了,男身一樣九孔常流不淨物,一樣幾天沒洗澡會臭到沒朋友,所以用「不淨」特別指責女身,其實也沒太大道理。

另外女身被經中提出的大缺失是在多婬欲,但這點其實有待商榷,說起來,貪、瞋、癡這三根本煩惱是人都有的,無論男女;又古云:食、色,性也。既然「色」這方面是本性,要說女身比男身嚴重,以科學的方式來判斷,先就要能「量化」,才能比較,但男生和女生二者誰比較好漁色?實在是無法用儀器探知,又要用什麼單位來量呢?所以特別要說女身多婬欲,在我看來也很難成立。

那到底為什麼特別要「轉女成男」?女人之身直接修行有什麼問題嗎?

我覺得提出「轉女成男」,是針對女性特有的情況,如上所說女身虛弱、身苦較多、受限於社會等的種種苦處,來鼓勵女性要厭離這些苦況而發心修行的方法,重點並不是在提倡「男身」值得去追求,而是修證的成就才是真正值得追尋的。其實這是運用四聖諦的方法於女眾上,特別要強調女眾專有的苦,好激發她們走上八正道,得以證入滅諦。

這樣的看法,可以用《佛說轉女身經》的內容為之證明。經中的主角「無垢光女」直接問佛陀,要修什麼樣的善行,來能成為男子身,而發無上菩提之心?

T14n0564_p0918c02(00)║爾時無垢光女白佛言:「世尊!
T14n0564_p0918c03(05)║今此會中諸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願樂欲聞:
T14n0564_p0918c04(02)║修何善行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,
T14n0564_p0918c05(07)║能發無上菩提之心?惟願世尊當為解說!」

佛陀提出了十種方法,可以讓女人脫離女身,很快地變成個「男人」,其十法如下:

T14n0564_p0918c07(06)║「若女人成就一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08(07)║何謂為一?所謂深心求於菩提。
T14n0564_p0918c09(12)║所以者何?若有女人發菩提心,則是大善人心、大丈夫心、大仙人心、
T14n0564_p0918c10(01)║非下人心、永離二乘狹劣之心、
T14n0564_p0918c11(06)║能破外道異論之心、於三世中最是勝心、
T14n0564_p0918c12(07)║能除煩惱不雜結習清淨之心。若諸女人發菩提心,
T14n0564_p0918c13(04)║則更不雜女人諸結縛心。以不雜故,永離女身,
T14n0564_p0918c14(03)║得成男子,所有善根亦當迴向無上菩提,是名為一。
T14n0564_p0918c15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二法,能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16(01)║何謂為二?所謂除其慢心;離於欺誑,
T14n0564_p0918c17(03)║不作幻惑。所有善根。遠離女身,速成男子,
T14n0564_p0918c18(03)║悉以迴向無上菩提,是名為二。
T14n0564_p0918c19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三法,能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20(01)║何謂為三?一、身業清淨,持身三戒;二、口業清淨,
T14n0564_p0918c21(00)║離口四過;三、意業清淨,離於瞋恚、邪見、愚癡。
T14n0564_p0918c22(00)║以此十善所生善根,願離女身,速成男子,
T14n0564_p0918c23(01)║迴向菩提,是名為三。
T14n0564_p0918c24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四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8c25(01)║何謂為四?一、不恚害;二、不瞋恨;三、不隨煩惱;
T14n0564_p0918c26(00)║四、住忍辱力。是名為四。 「復次,女人成就五法
T14n0564_p0918c27(00)║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何謂為五?一、樂求善法;
T14n0564_p0918c28(00)║二、尊重正法;三、以正法而自娛樂;四、
T14n0564_p0918c29(03)║於說法者,敬如師長;五、如說修行。以此善根,
T14n0564_p0919a01(02)║願離女身,速成男子,迴向菩提,是名為五。
T14n0564_p0919a02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六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03(01)║何謂為六?一、常念佛,願成佛身;二、常念法,
T14n0564_p0919a04(02)║欲轉法輪;三、常念僧,欲覆護僧;四、常念戒,
T14n0564_p0919a05(03)║欲滿諸願;五、常念施,欲捨一切諸煩惱垢;六、常念天,
T14n0564_p0919a06(00)║欲滿天中之天一切種智。是名為六。
T14n0564_p0919a07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七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08(01)║何謂為七?一、於佛得不壞信;二、於法得不壞信;
T14n0564_p0919a09(00)║三、於僧得不壞信;四、不事餘天,惟奉敬佛;
T14n0564_p0919a10(00)║五、不積聚慳惜,隨言能行;六、出言無過,
T14n0564_p0919a11(02)║恒常質直;七、威儀具足。是名為七。
T14n0564_p0919a12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八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13(01)║何謂為八?一、不偏愛己男;二、不偏愛己女;三、
T14n0564_p0919a14(00)║不偏愛己夫;四、不專念衣服、瓔珞;五、
T14n0564_p0919a15(03)║不貪著華飾、塗香;六、不為美食因緣,
T14n0564_p0919a16(06)║猶如羅剎殺生食之;七、不吝所施之物,
T14n0564_p0919a17(07)║常追憶之而生歡喜;八、所行清淨,常懷慚愧。是名為八。
T14n0564_p0919a18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九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19(01)║何謂為九?所謂息九惱法:憎我所愛,已憎、
T14n0564_p0919a20(01)║今憎、當憎;愛我所憎,已愛、今愛、當愛;於我,
T14n0564_p0919a21(01)║已憎、今憎、當憎。是名為九。
T14n0564_p0919a22(00)║「復次,女人成就十法,得離女身,速成男子。
T14n0564_p0919a23(01)║何謂為十?一、不自大;二、除憍慢;三、敬尊長;四、
T14n0564_p0919a24(01)║所言必實;五、無嫌恨;六、不麤言;七、不難教;八、
T14n0564_p0919a25(01)║不貪惜;九、不暴惡;十、不調戲。是名為十。


以上十種助女人速速成為男子的方法中,哪一個是專門對女眾習氣而來的呢?沒有吧!勉強說起來,就是八法中的「三、不偏愛己夫;四、不專念衣服、瓔珞;五、不貪著華飾、塗香」,這三條比較是專為女人而設,其他的內容,就算是男人來修學佛法,也要能做到的啊!

接著下來,佛陀告訴女眾要厭離女身,因為女身有種種的過患,經文直接貼在下面,同樣地,佛說女身的過患以顏色標示出來,其中綠色是女性專屬的

T14n0564_p0919a26(00)║「復次,善女!若有女人能如實觀女人身過者,
T14n0564_p0919a27(00)║生厭離心,速離女身,疾成男子。女人身過者,
T14n0564_p0919a28(00)║所謂欲、瞋、癡心并餘煩惱重於男子
T14n0564_p0919a29(03)║又此身中有一百戶虫,恒為苦患、愁惱因緣。
T14n0564_p0919b01(02)║是故女人煩惱偏重,應當善思觀察:
T14n0564_p0919b02(05)║此身便為不淨之器,臭穢充滿,亦如枯井、空城、破村,
T14n0564_p0919b03(01)║難可愛樂,是故於身應生厭離。
T14n0564_p0919b04(05)║又觀此身猶如婢使,不得自在,恒為男女、衣服、飲食、
T14n0564_p0919b05(02)║家業所須之所苦惱,必除糞穢、涕唾不淨;
T14n0564_p0919b06(02)║於九月中懷子在身,眾患非一
T14n0564_p0919b07(07)║及其生時受大苦痛,命不自保,是故女人應生厭離女人之身。
T14n0564_p0919b08(00)║又復女人雖生在王宮,必當屬他盡其形壽,
T14n0564_p0919b09(00)║猶如婢使隨逐大家,亦如弟子奉事於師,
T14n0564_p0919b10(01)║又為種種刀杖、瓦石、手拳打擲,惡言罵辱,
T14n0564_p0919b11(02)║如是等苦不得自在
T14n0564_p0919b12(11)║是故女人應於此身生厭離心。又此女身常被繫閉,猶如蛇、
T14n0564_p0919b13(04)║鼠在深穴中不得妄出。又女人法制不由身,
T14n0564_p0919b14(04)║常於他邊稟受飲食、衣服、花香、種種瓔珞嚴身之具、象、
T14n0564_p0919b15(00)║馬、車乘,是故應當厭離女身。
T14n0564_p0919b16(05)║又此女身為他所使,不得自在,執作甚多——搗藥、舂米,若炒、
T14n0564_p0919b17(00)║若磨大小豆麥,抽毳、紡疊——
T14n0564_p0919b18(06)║如是種種苦役無量,是故女人應患此身。


從標出的內容看來,女身專屬的過患,如前所述,也是分為生理與文化兩類,其他的過患其實男子也是有的(標為黄色的)。至於上文提到「女人煩惱重於男子」為何不列入女性?實際上是本經舉證的內容(其上下文),並沒有真的說明女身為何煩惱重於男身,加上前文已說無法量化之故,因此不被判為女性專有的過患。


接下來佛陀鼓勵女眾要出家修道,要觀察自己的身體是「虚偽、不淨、無我、苦聚、不知恩」等,種種內容都是男女適用的,並不是只有女性的身體是虚偽、不淨、無我、苦聚云云。

T14n0564_p0919b19(08)║「欲求永離如是眾苦,當以此法教示餘人,常念如來所言誠實,
T14n0564_p0919b20(00)║讚歎出家,能報佛恩;當發此心,願離女身,
T14n0564_p0919b21(00)║速成男子,於佛法中出家修道,
T14n0564_p0919b22(05)║不復貪求花鬘、瓔珞、遊戲、園林、衣服、飲食嚴身之具。當觀:
T14n0564_p0919b23(00)║自身及侍立眷屬,猶如機關木人,筋牽屈申,
T14n0564_p0919b24(00)║舉下而已;此身虛偽,血肉所成,不久壞滅;
T14n0564_p0919b25(01)║此身如廁,九孔流出種種不淨;
T14n0564_p0919b26(06)║此身,愚小之人,於中起著,而恒四大所成;
T14n0564_p0919b27(07)║此身諸陰,猶如怨家;此身虛偽,中無堅實,如空聚落;
T14n0564_p0919b28(03)║此身無主,從父母生,復以行業而嚴飾之;此身不淨
T14n0564_p0919b29(00)║純盛臭穢;此身即是屎尿之器,不久棄捐,
T14n0564_p0919c01(01)║無可貪處;此身歸死,出息、入息必當斷故;
T14n0564_p0919c02(01)║此身無我,如草木、瓦石;此身無作者,
T14n0564_p0919c03(03)║從因緣生;此身是眾鳥、狼、狗、野干之食,棄塚間故;
T14n0564_p0919c04(00)║此身是苦聚,四百四病之所困故;
T14n0564_p0919c05(04)║此身恒為風寒、冷熱等分眾病之所壞散,
T14n0564_p0919c06(05)║恒以藥力得存立故;此身不知恩,以飲食養之無止足故;
T14n0564_p0919c07(00)║此身無知,內無作者故;此身是後邊,
T14n0564_p0919c08(02)║必當死故。是故女人應當如是觀察此身,
T14n0564_p0919c09(03)║生厭離心,修行善法。 

經文到此,在座的五百比丘尼發大菩提心,另有七十五位居士婦也歡喜供佛,發心出家,後借佛威神力,加上個人的善根與正觀思惟,於當下轉女成男,上昇至空中說出自身的體驗,內容節錄如下。以她們所說出的偈頌來看,實際上「轉女成男」,真的是要鼓勵女眾厭離女身,進而成就聖法的啊!

T14n0564_p0920b21(00)║諸法悉如幻, 但從分別生,
T14n0564_p0920b22(00)║於第一義中, 無有男女相。
.......
T14n0564_p0920c08(00)║我本為女身, 而從顛倒生,
T14n0564_p0920c09(00)║今觀男子身, 皆空無所有。
T14n0564_p0920c10(00)║若有能知空, 不應分別生,
T14n0564_p0920c11(00)║則於見中空, 身證無罣礙。


這樣說明下來,很明顯地,鼓勵女眾發菩提心,修習佛法,了知空性,才是提出「轉女成男」的秘義、深義與真實目的,各位姐妹不要受限於色身與文化因素,而自我貶低、自我侷限。身體上的差別,我們接受,但要清楚了知,這真的不足以障礙一位發菩提心、精進修行的女性啊!


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

就養生來說,哪個是正見?


之前寫了一篇關於個人力行的養生法,當中沒有提到「飯水分離」,沒錯!說起來我也是「飯友」,已經踐行了快要一年,算是個「不太認真的飯友」,因為我只是吃飯時不喝水喝湯,用餐前後一或兩小時不飲湯水,早上起床也沒有空腹喝水,如是而已。

前一陣子跟一位法師連絡上,沒想到幾年沒有彼此消息,她居然也是「飯友」!更甚者,比起我來,她等於是「進階級」的飯友吧!除了提倡飯分作者的書都有買以外(本人當然是沒有買也沒有看...),她現在早上都可以不用喝水,整個早上!太神了吧!她還自己作蒸飯、烤餅等,還分享作法,讓我試吃她做的烤餅,細數她飯分的心得等,另外也大方地將飯分的書出借,所以我才終於拜讀了飯分的「經典」。

想想初初實行時,只是有居士給了我三張電腦印出的說明,加上說她的朋友有做,覺得很不錯,看我們要不要試試。好奇之下看完了三頁說明,想說依照西醫的觀念,吃飯不喝湯水對胃的消化好(不會沖淡唾液與胃酸),所以值得一試,就這樣開始了。效果也是如預期,胃比較舒服,不會有下垂感,也不會脹氣;實行久一些,身體不知為何比較熱,甚至熱氣會去清除身上有廢物的地方,唾液也變多。這些看來都是正面的回應,興頭上的我,便熱心地跟自己的中醫師分享這有點兒意思的飯水分離,想探詢他的看法。沒想到中醫師不以為然,認為是騙人的,還被他訓了一頓。

可是身體的感覺不是假,那是怎麼回事?

單單就「養生」來說,各家的看法不同,甚至有的對立,到底要聽信哪一家?例如我的中醫認為人不可吃生冷,不要吃水果,這點倒是跟飯分提倡的相合。以我踐行一年多的個人感受,身體習慣了溫熱,也確實不喜歡低溫(連室溫的食物都覺得涼),也會想避免食物的「青」味。但這主張完全違背吃生機飲食的一派,而以生機飲食治好癌症的例子也大有人在,兩造的主張不是矛盾嗎!

光只是要「健康」就眾說紛云,到底叫人何去何從呢?

之前寫的那篇養生文,之所以沒有提到「飯分」,一來是個人實行的時間還不夠長,再來被自己的中醫師潑了冷水,壞了興緻。想想飯分的作法,確實與主流的健康概念背道而馳,例如我以前也是認為,一早起來就應該要喝一杯水,因為一個晚上過去,血液濃度高,口也會渴,或是一天下來人應該要喝到幾千cc水的等等。由習慣了的觀念,到願意嘗試新的作法,自己是怎麼跨過這個障礙?一來是先了解理論和前輩們的說法,再來就是自己實驗,客觀地記錄、觀察自己身心的反應,再決定要不要長久實行,或是介紹他人。這樣的方式,也還算是「科學」的吧!

只是談個「養生法」,理論就多到讓人無所適從,更何況是修行、禪修呢!說起來,自己能不能客觀地分析、判斷,還真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!若有醫學院的博士生,願意針對「飯水分離」來做個科學研究,應該是很有意思,甚至可以造福人群,可惜這僅只是我的奇想罷了。


端正法啊!

本來今年打算要開新課的,最初有一點糾結的是,講自己的論文⋯⋯是好事吧!但就是要說 my theory,這跟依照他人的書來講是不同的了,他人的書可以說是作者的論點,自己的就要全部承擔。雖然我並不是會亂講的人,但,總覺得責任和壓力更大了!因此而猶豫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