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

不老的容顏?


上週在住處附近看到一家新開的「醫學美容中心」,明亮的燈光和寬闊的空間,教我怎麼也想不起原來同址的房子是作什麼的!

「醫學美容中心」是近來新出現的詞(對我而言),以前應該是什麼美容整形之類的吧!巧的是,最近美國ABC新聞也對整形作了的專題報導(有興趣者請看:
http://abcnews.go.com/Health/cutting-edge-techniques-cutting-plastic-surgery/story?id=15765879&singlePage=true#.T0xQEpiaYpo),耐著性子看完,除了被種種醫美工程嚇到之外(呃,很痛哩,而且有什麼副作用都還不知呢),印象最深的,就是整完的人,無論是臉或是胸,甚至是「人工長高」,都會說到:我十分的滿意!這讓我十分快樂!

快樂!?

人的快樂要是建立在一定會變化的外表上,豈不悲哀!

我可以接受人是愛美的,也接受為此每天吃這、敷那、抺這、用那的,但如果還是青少年就整容(不是像天生的不圓滿的那種),23歲的年輕人要努力以人工方式保持青春(呃,18歲是她定義的青春時期),或是不接受自然的老化,而要與老抗戰到底,八十多歲的婆婆還要看來像五十多歲,這......不會太誇張了嗎?

老,是八苦中的一苦。人從出生就不斷在「老」,之前叫「長大」,長成了,還是繼續長,就是「老」了。在每個老的階段,有它不同的「美」,可惜現代人受到外在美麗標準的污染,美,就好像要個個像芭比一樣(特別是美國人),每個人都「整」差不多的話,美嗎?

看到美國老太太將八十歲整成五十歲的臉,可是她的行動還是透露出「老」,騙不了人。只是自己天天看著鏡中整過的影相,可以騙過自己的心:我看來還不錯,我還很青春啊!一味的不接受各個階段的自己,或是強行將自己的樣子保留在某個狀態,這樣的人,到最終還是保不住青春時(不好意思啊,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青春一定保不住的),心中的苦會是多麼強烈!

既然老是事實,也是鐵律,為何不接受它,欣賞每個時期自己展現出的韻味?就像植物一般,花開美,花謝也美,緑意盎然美,枝條枯索也美。只要有美的心態,所見所聞豈有不美?還是別動刀不打針,好好修心吧!

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

脆弱的力量(痛苦的力量)



這個演講之前聽過了,但不知為何再聽一次反而更有感觸。

演講者是個有趣的人,所以過程也不乏笑聲。
個人覺得這個標題:脆弱的力量,當中的「脆弱」不是很好理解,雖然直譯上是沒有錯的。後來覺得若是將它改為「痛苦」,好像就比較能感同身受。例如當講者問到何時你會感到脆弱,一些她朋友提供的答案,看來像是:什麼時候你會感到辛苦或痛苦。

雖然正體中文和殘體的翻譯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,但是多少還是可以知道個梗概,可以的話,直接看英文的比較好囉!

這整篇的重點摘錄如下:

能夠幸福的過日子的人,他們的特性是﹣
相信自己的價值
1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完美(真心的述說自己的故事)
2、接受脆弱。讓人脆弱的事物會使得自己更美麗。願意先說「我愛你」,願意去做未來沒有保障的事情,願意投入一段感情,雖然不知會不會圓滿。


在面對恐懼的時候,練習要感恩與喜悅。感恩可以感受到這些脆弱(苦),因為那意謂著我還活著!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夠了(夠好了,夠面對未知了,夠...)。

如何?也很佛教吧!要有勇氣面對實相:自己的不完美,同時有勇氣繼續做對的事,去實現自己的理想。
要感恩與喜悅的部分則很像是慈心觀。對自己生起慈心,也對他人生起慈心,在不幸的事情發生時,要感恩別人沒有遇到這慘事,要感恩在當中陪伴自己的人,要感恩黑暗過後自己心中生起的光明,感恩的柔軟取代自怨自艾的沈重,這樣,其實就沒有那麼苦了啊!

最終,要相信自己、鼓勵自己。
加油!

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

搞不懂的臉書和推特

不知道何時開始,使用臉書(facebook)似乎成為人人必要的活動。久不久,會收到有人邀請加入臉書的email,我總是沒理它,因為不知道為何需要用它。後來,遇到一些剛認識的人,居然會問有沒有用臉書,有的話可以加我。
「什麼?沒有吔,不好意思。」我總這麼回答。

再久一些,就有人直接勸說:法師啊!要不要加入臉書呀?這樣大家就可以知道彼此的訊息云云。「嗯,謝謝,可是我還是想不出自己有用臉書的必要。」

後來,有幾次為了找一些文章,發現必需要有臉書的帳戶才能下載,那就只能直接放棄。不久,又遇到類似的情況,而那時實在很想看這搜尋中的文章,我就加入了臉書。

對,我有臉書了,可是我的臉書沒有加入任何「朋友」,我是一個孤獨的臉書使用者。

為什麼不找人「加我」?

因為實在用不到它「社交」的功能。朋友要找我,可以打電話、email等,我用不到它啊!

為了了解臉書和推特,我還上網去看推特的介紹,看來它們的主要功用是讓人可以即時與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,例如我中午在某某地方喝了下午茶,很不錯,順便貼個照片上去給大家看。喔!原來是有這樣的目的,但,還是搞不懂,我喝了個下午茶,為何要昭告天下?朋友們看到我貼的這個訊息,按個讚,又怎樣呢?我要一直掛在臉書上,隨時注意朋友生活中的瑣事?不會這麼無聊吧!但,現在真的看到很多人,時不時的上臉書看東西或回應。前一週還有個新聞,美國有個老爸因為女兒被一對夫婦剔出了臉書,所以拿槍將這對夫婦殺了!

怎麼會這樣呢?加入或刪除成為臉書的朋友,也會成為殺人的動機,這世界真是瘋了!更瘋的是,臉書上的圈子並沒有個實體,它是虛擬的,但這虛擬的世界雜揉現實社會的人們和他們輸入的生活瑣事,讓使用的人更加強了它的真實感。又因為使用者多,商機大,使得現在新出的軟體或硬體,都可以讓人方便的使用臉書,隨時隨地和朋友保持連繫,我真的很想問一句:為何要隨時隨地的和人保持連繫?而不是真有需要連繫時,大家出來見面或是通個電話?

在我看來,臉書讓人的心更散,難以專注在一個事情上(課堂上看到許多學生們,老師在台上講,他們在下面上臉書回應朋友,這樣的學習行嗎?)。臉書也讓人更加在意有沒有得到attention (關注),臉書的朋友太少或沒有人按讚,心情就低落。

或許臉書的存在是有它特勝之處,但就我所觀察到的,好像不是人在用臉書,而是臉書把人給「用」去了。

搞不懂你啊!臉書!

-------這是分隔線-------這是分隔線-------這是分隔線-------

[2012/03/05] Updated!

朋友跟我分享了這個影片:「硬要分享」,實在是很諷刺,和本文很合,放在下面供大家欣賞。中文字幕只出現在歌曲內文本身。
情節是,一開始主持人介紹講者出來,講者希望大家將手中的行動裝置關掉,並要大家不要分享他將要說的...結果就有人出來吐槽了......
好笑的喔~

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

五戒的不飲酒戒:從Makiyo友人重傷司機事件談起

最近台灣一個社會新聞頗受關注,緣起為2月3日凌晨,藝人Makiyo和朋友酒後上了計程車,因故與司機發生爭執,同行中的日本男子打傷了司機,造成司機的肋骨斷裂、臚內出血,有生命危險,而打人後的一行人卻逕自搭車離去,不聞不問倒在地上的司機。隔天新聞一出,Makiyo與動手男子馬上召開記者會,但事發經過或原因交待不清,讓媒體質疑她說謊為保護友人,而引發網友與媒體的強烈抨擊。

這件事會發生的主要原因,個人認為就是「喝醉」,因為喝醉了,所以事後要回想當時發生的事,完全無法清楚的回憶,就算自己努力想了,也拼湊不出那時實際的情況,誰說了什麼,誰又做了什麼等等。因為自己醉了,醉者的言辭很難取信於他人,清醒了才要為自己辯解,往往是開口就錯,因為當事人很難找到可以維護自己的證據。因為醉了,所以脾氣不好控制,一言不合就動手;因為醉了,朋友來到異國打當地人,也沒有意識到要勸架或阻止;因為醉了,被打的人躺在地上,自己還能無視地招車離去。因為醉了。

飲酒,在五戒中,是最被居士們討價還價的一條戒。常常會有居士說,五戒中的前四戒都算好持,但不飲酒,師父啊!喝點兒酒有益心臟啊!還有,師父啊!我們有應酬,不喝酒不行啊!生意做不起來!師父啊!那些喝酒的過患,我只要小心就不會有事了,這條戒真的沒辦法守啊...諸如此類,對於有喝酒或是喜歡喝,或「真是」需要喝的人來說,不飲酒戒是絕對持守不了的。

事實上,會這麼說的人,其實是沒看到自己無法持守的原因﹣﹣內心中微細的貪愛和對酒的執著。

想想那時塑化劑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,所有的奶茶、調味果汁、咖啡,乃至健康食品的酵母菌、日常吃的麵包等都傳出有「被塑」的危險時,大家那時不就馬上不吃不喝新聞所報出來的食品了嗎?飲酒同樣對肝有很大的傷害,要不肝硬化,不然就肝癌,造成死亡的機率也很大,但要喝的人就認為,少少喝不要緊,那照這邏輯,少少吃點塑化劑,也不會怎樣的,那時為何避之為恐不及?

其實是貪求酒帶來的感受,才會斷不了它的。

看到這個新聞事件,想到佛陀在「長部.善生經」中說,飲酒有六種過患:
一、財富損失
二、造成爭吵
三、引發疾病
四、臭名遠播
五、無恥地揭露身體
六、損害智力

就這事看來,除了第五點沒有以外,其他的過患全都出現了。還有在接觸酒的人們,豈能不三思?

端正法啊!

本來今年打算要開新課的,最初有一點糾結的是,講自己的論文⋯⋯是好事吧!但就是要說 my theory,這跟依照他人的書來講是不同的了,他人的書可以說是作者的論點,自己的就要全部承擔。雖然我並不是會亂講的人,但,總覺得責任和壓力更大了!因此而猶豫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