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

「做中修」指導手冊第三條:發勤精進


這一篇在草稿中躺了很久,一直沒有將它完成並發佈,主因正是本po的主題﹣﹣「精進」不夠,真是汗顏慚愧,剛巧今天是馬年的第一天,就當作是新年的期許,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的各個面相提起「精進」的力量


以前一直不太懂佛經中「發勤精進」一詞,精進是懂的,但為何要「發勤」?不是單單「精進」就明白了嗎?

後來年紀漸長,又學了巴利語,最近看到這 āraddhaviriya一字,直覺地「發勤精進」就跳了出來,查了一下字典,真的是發勤精進啊!看了巴利,明白為何單單「精進」不夠,還要「發勤」才行。


為什麼要發勤精進?因為人的惰性很強,有什麼人是天生勤勞的?吾人常常心裡想著要做什麼事,例如想要減肥,一時發起雄心壯志誇下豪語:每天要運動三十分鐘!第一天第二天,或許真的做到了,再多幾天,可能臨時有事,或天氣不好,或身體有點不適,漸漸地、慢慢地這決心和豪語就成過眼雲煙了。

記得國小時,總是在暑假結束前才在趕暑假作業,每次在趕工的時候,就暗自發誓,下一次一定要老老實實的每天寫,不要在開學的兩三天前,才一次性寫完整個暑假日記云云。但是,下次的暑假來了,開頭兩日有做到,最後還是開學前才在趕工,再次懊悔與再度發願,但結果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。這種小事的「輪迴」都難以擺脫,以放鬆的態度要脫離真正的輪迴,真的是緣木求魚啊!

但現實生活確實常出現這樣的情景,人就是不想動,有時是提不起勁,有時是逃避不想面對某事,有時是困難重重,心情低落,有時是身體不舒服,心也就跟著沒勁,在這種情況,好不容易激發出一點動力,但若遇到不順或困難,心就退縮到原本停滯不前,甚至想放棄一切的毁滅狀態。針對這樣的人性,佛陀才說要發勤精進吧!也就是,光精進還不夠,還要發勤,指的是一再地發動自己的精進,若是屢戰屢敗,就更要拿出如獅子般勇猛的精神,屢敗屢戰,一直到自己的心習慣了,精進自然上了軌道,好似車子不用猛催油而能平穩的行駛為止。

佛教中有許多提起精進的方式,有興趣的可看此文。雖然相關的解釋是在七覺支中的第三精進覺支,又是在禪修情境下的開示,但我很喜歡禪師提到發懶的心就像人濕氣重,提不起勁,得靠精進的熱力來去濕,讓心輕盈,恢復活力。

一再地、善巧地鼓勵自己去面對、從事應做的事,就是發勤精進。佛陀曾說,有一法可以讓人得到現世與後世的利益,就是精進不放逸。其實我們都知道要怎麼做是比較好,但實際的踐行力卻達不到心中的理想,想也是自己想要的,達不到也是自己不夠努力,那該怎麼做其實自己很清楚,只是,為何還做不到呢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端正法啊!

本來今年打算要開新課的,最初有一點糾結的是,講自己的論文⋯⋯是好事吧!但就是要說 my theory,這跟依照他人的書來講是不同的了,他人的書可以說是作者的論點,自己的就要全部承擔。雖然我並不是會亂講的人,但,總覺得責任和壓力更大了!因此而猶豫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