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把道場建在自己身上

這是一個決定,一個領悟,或者是⋯⋯一個有點不得已,但又必需鼓勵自己的信念。

離開自己的「原生道場」出來參學,沒想到一轉眼,居然超過十年了!而更不可思議的是,「原生道場」居然還沒有把我除名去籍,也就是說,理論上我還是她們的一份子,但實際上,因為太久沒有回去長住(偶爾有),也有點像外人,有些內部的事情,她們不會想讓這樣的我知道,變成如果回去,也是處在一種灰色的中陰地帶。

而流浪參學的日子中,也不是沒有住過其他道場,說起來,還住過了幾個哩!有的還成為「僧眾」呢!但是,真的不適合啊!還有兩次是快手快腳地逃離的呢!

前陣子拜訪朋友的道場,不小心瞥見堂中掛的「六和敬」,第一條:見和同解,當下突然明白為什麼自己回不了「原生道場」,也住不進別人的道場了,因為「見解」不同啊!而且已經是大大的不同了!

原來在我流浪的十幾年中,對於出家修學,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,難怪怎麼要跟人「吃個大鍋飯」,硬是吞不下去呢!

例如,若某道場認同的是出家人要不斷地工作,為眾生奉獻,那樣的地方就容不下想要靜下來多些時間修行的法師;若道場是專修淨土,可能也容不下想要多聞佛法,多學教義的法師;若道場是比較傳統、封閉的,就容不下想要遊方參學的法師; 若某道場不重視照顧健康,或是基本的養生,身體不好的法師就住不下去⋯⋯結果就是:這裡不行,那裡看不上你;這裡太忙,那裡你受不了,那怎麼辦?

不然就自己創個道場,風格、規矩我說了算,如何?再廣邀志同道合的法師來共住!多麼豪氣啊!

但看看身旁的例子,某某法師啓建OO道場,當硬體籌建得差不多了,法師大概就病倒,不久就示寂了,這樣的例子還不少,而我一條小命,禁得起創道場的折騰嗎?人生短短數十載,為了搞個自己好住的道場,結果忙著籌錢,禪那還修不修?智慧還開不開?經典還讀不讀?文章寫不寫?

聖弟子捨家、出家的目的,不就是為了建立自宗、自成一派嗎?

誰說的?

與其花時間精力去搞外在的道場,不如將生命用在體證佛法,讓我的五蘊就是我的道場,每個有緣相見、相處的人,無形中就參拜了我的道場,若我這道場建得好,每個有機會認識、見到我的人,也就得到了庇佑與加持。

出家已至上座之資,仍是個美其名為雲水的僧人,但實則是隻流浪狗,幸好高堂上沒有會為我操心的人了。這麼多年下來,倒也不是我沒有出息,CV寫一寫,也是會有個兩頁,但出家人的「出息」不是看有沒有廟的,那是看什麼?

您說呢?

端正法啊!

本來今年打算要開新課的,最初有一點糾結的是,講自己的論文⋯⋯是好事吧!但就是要說 my theory,這跟依照他人的書來講是不同的了,他人的書可以說是作者的論點,自己的就要全部承擔。雖然我並不是會亂講的人,但,總覺得責任和壓力更大了!因此而猶豫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