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做中修什麼?


「做中修」、「做中學」是家師常常掛在嘴邊的指導方針,只是師父老人家好像沒有具體說明「如何做中修?如何做中學?」,這個指導方針就像個禪機一般,剛出家的時候一直找不到正確的答案!我怎麼覺得,做事的時候就只有做事,學到的不就是怎麼讓事情做得順利、圓滿,和修行有什麼關係?又為何要「做中修」?應該要「靜中修」吧!也就是密集佛七、禪修、閉闗等,這樣才是在修行啊!

「靜中修」是個理想狀態,是修行人所嚮往的生活方式,但是,真有那機會了,有沒有在「靜中修」呢?還是又覺得這「靜中修」不夠靜啊!最後發現「靜中修」居然沒有理想中的理想!然後失掉對修行的信心與熱忱?

我曾去參加一個30天的密集禪修,在一個全年禪修的道場,這三十天還特別從國外請了禪師,所以作息上和平日稍有不同,禪師每兩天會和參加者小參,所以不好好用功打坐的話,禪師是很容易就發現的。

在那三十天中,從外面來參加的人都很努力用功,因為機會難得,平時都忙別的事,或是在上班,有機會禪修當然要好好把握。而道場自己的常隨居士,因為習慣了那兒的場地和人事,習慣了禪修的作息,加上他們本來就有大把的時間在道場修行,所以就「皮皮的」。禪師在的時候,就看來很用功;禪師不在場了,特別是出坡打掃時,就整個鬆散下來,甚至還會找人聊天。看在眼裡的我這麼想:人在福中不知福啊!他們過著多少出家法師羨慕的生活,可以好好「靜中修」,但卻沒有把握,讓時間、精力隨著日常瑣事消耗掉了,好可惜啊!

「靜中修」若心沒有靜下來,其實也無法修行。再怎麼「靜」的生活,也不是完全沒事,總要打掃環境吧!要煮飯吧!總要洗衣吧!採買吧!東西壞了要找人來修理吧!若沒有好好用心,理想中的靜中修,永遠只是理想,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!相反的,在忙碌的生活與行事中,若有好好把握,心有靜下來,就能修行,這即是「做中修」的真諦。

「做中修」指導手冊第一條:觀察自己、了解自己

在生活中仍要修行,首先要有想修行的心,有了這動機才會開始執行,就會排除萬難地要修㣔。有的人嘴巴掛著「自己應要多修行」、「要多用心」、「好想打坐、拜佛」等,但實際的行動完全沒出現,或有善知識勸告了某些行為 不適當,也只會生氣,忙著為自己找理由辯解,沒有實際去看人家說的是什麼,實際去觀察自己是不是那個樣子,再來看要怎麼改進。

想要在日常生活中修行,心要常常觀照自己的身、語、意,一來了解所謂的「我」是個怎麼樣的人,什麼情況會高興,什麼情況會生氣,什麼情況會發懶,什麼情況會恐懼,了解上述各情況的自己如何回應:是發洩?找人傾述?自閉?沈溺於酒精或網路遊戲?...... 再觀察要自己多久會從這樣的情境離開,有時好幾天了還氣個沒完,有時一個月都很沮喪,有時一想到就害怕,連想都不敢想等等。如果觀察久了,就會發現,原來我是個這樣的人,例如「我就是不能接受人家冤枉我的人,被冤了我就很氣」;「我最討厭那種很假的人,好想撕爛她的假面具』等等。

觀察自己,進而了解自己,是修行的第一步。這樣對自己的了解以及之前的自我觀察,其實已經在「修行」了。就好像我們在工作上,若要做什麼project,或是要處理什麼問題,第一步不是呆呆的往前衝,而是要先了解局勢,現在是什麼狀況,我有哪些資源,又有哪些麻煩等,若現況都不明,就盲撞瞎打,最後事情不見得能圓滿處理。

修行亦然,想修的人,眼光向內看,看自己,了解自己,接下來才能說要怎麼做。


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走著瞧的世界末日


明天!就是明天,吵了許久的瑪雅版世界末日就要來了!

本來對於這個訊息並不在意,新聞上報導許多末日大餐、末日血拼,只覺得商人很有創意,怎麼樣都要賺一筆。教宗和NASA一直強調那一天不是世界末日,沒有什麼行星撞地球的事云云,還在想他們需要這麼嚴正的宣布嗎?直到美國小學槍擊案,據稱也和這有關,才覺得有點不對,大家真的那麼信?然後今天看到這條新聞,才發現真有人信啊!而且還把佛教扯了進來!

佛教也被扯入1221的末日說?怎麼會呢?佛教應該最不會被扯入的啊!佛經講這世界壞滅時的一些徵象並未出現,什麼人壽到了八萬四千歲,又回到只有十歲的循環,沒有看到啊!而且,佛教徒應該最不怕「末日」,佛教講無常,有生就有滅,「末日」是滅法,它該來就來,怕什麼?

喔~~ 怕死啦!

沒解脫的人怕死是當然,但死這件事,不是末日到了人才死,人時時都在死。吾人每天都面臨死亡的威脅,出門可能被車撞,在家也許心臟病發、腦血管破裂等,那怎麼不每分每秒地害怕死亡?因為我們「相信」日常生活不見得會讓我死,但末日可就死定了!

學佛的人應知有生就必有死,因為會死,在生時就需要做些有意義的事,與人為善,把握時間修行,珍惜家人朋友的陪伴。淨土宗的就更不怕了,因為早點去淨土是他們的願望,怕的是去不得,而不是怕死。

時間會證明這說法對不對,在此之前,不是該過什麼日子就去過嗎?

走,喫茶去!

端正法啊!

本來今年打算要開新課的,最初有一點糾結的是,講自己的論文⋯⋯是好事吧!但就是要說 my theory,這跟依照他人的書來講是不同的了,他人的書可以說是作者的論點,自己的就要全部承擔。雖然我並不是會亂講的人,但,總覺得責任和壓力更大了!因此而猶豫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