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解決衝突的中道:第三方



「第三方」的這一詞,出自上面這個TED,指的是有別於任何的爭執中對立的兩方。對立的兩方,好比在台灣政治最常出現的就是「藍」 vs. 「綠」,或是一般常見的勞資糾紛,或是離婚中的夫與妻等。演講者在對立的兩方之中,提出了另一個可以解決彼此紛爭的「第三方」,這「第三方」指的其實不是別人,而是任何想要實際解決問題的人,因此可能是你,是我,只要是不在對立中的任何人,都可以成為這「第三方」。

演講的內容看來似乎可以解決任何問題,理論說來當然是可能的,講者自己也提出了實例,但回到現實,落實到你我都切身有關的事相時,還會這麼容易處理嗎?


以現實政治或團體中的對立來腦力激盪一下,很快就發現實際上似乎沒有那麼容易。

第一、「第三方」可能是沒錢沒勢的百姓,那有錢有勢的為什麼聽這些弱勢?除非既得利益者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;第二、對立有時不是真的對立,而是一種政治手腕,藉此來鞏固少數人的利益。除非普羅大眾有很強的思辯能力,「第三方」才可能勸大眾放棄這種特別是訴諸民族情感、被害心理的「對立」,若否,加上有人特意操控,也實在難如登天。第三、「第三方」得要是專職於處理某一對立的人,不然,顧三餐都來不及了,怎麼顧到「理想」?

當然,如果「第三方」有足夠的智慧,得到一些人的支持與金援,能利用時機,將弱勢的大眾凝結成不容忽視的力量,如此對立的兩方,就不得不正視這「第三方」的新力量。

想想,若運用在我的僧團呢?有志之士不難找到,但,眼前馬上出現一條困難重重的道路,相較之下,獨善其身容易多了。這樣看來,願意成為「第三方」的,還是位發心大菩薩呢!阿隬陀佛!


父親的忌日

2013至今,每年我都會誦一部金剛經,也會前一日先買好要祭祀的點心,最後吃下肚的其實是我,所以會選我好奇、沒試過的店家。明明是我喜歡的東西,但在選的時候卻高興不起來,因為是忌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