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

都是為了生存


我從來沒想過這個理由,或者,它會是個理由。

可能我們成長的時代,沒有戰爭,沒有逃難;社會開始解嚴,開始走向民主。在自由的環境久了,覺得只要自己努力,什麼達不到?若是環境不好,人事不順,大可「良禽擇木而棲」,換個地方不就得了?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啊!

這次回台灣,聽到一位和自己成長背景天差地別的法師分享她的生活哲學,這句話:「都是為了生存啊!」常常出現在她的敘事中。自忖道,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語言或概念呢?這話讓我想到小時候,跟父母吵著要養小狗,媽媽沒什麼反對,爸爸卻總是說:「自己都養不活了,還養什麼狗?」
我們家雖不富裕,但也沒到養不活自己的程度。以前時代養狗,都是吃剩菜剩湯拌飯,不時興吃狗餅乾,哪有多大的開銷?

原來,爸爸是逃過難的,他的心裡一直有著這樣的烙印,即使到了太平時代,他的思維還是會以生活的最低標為準。但我們不是的!因此就算出了家,就算遇到困難,從來沒有想說要為了活下去,晚上有個床位,白天有口飯吃而委屈自己。
我的精神與人格不容絲毫的壓抑與扁低,士可殺,不可辱啊!

聽到她的這句話,我開始看到自己經驗中從沒注意過的層面,是啊,其實真的也都是為了生存,所以有人會在背地打壓你,在上級打小報告,或是暗地搞破壞,要讓你出糗、難看,也是為了他個人的生存啊!有什麼好憤憤不平的呢?或是,現在的環境就算有某某缺點,但至少衣食無憂,也就可以接受了吧!

這樣的哲學,確實可以讓自己安於現狀,但它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妥。對於現今沒有常住保護的自己,是能了解那種朝不保夕的感覺,但對於出家修行的人,生存不該是最低標,所謂「憂道不憂食」,若是有吃有住,但沒有時時將心安住在法上,反而背離了當時出家的本願。

在現今飢荒或戰爭並未來襲的時候,要達生存的需求應該並不太難,有的時候只是缺乏資訊或管道,而未能接觸到有志於護持僧伽的個人或團體。祈願所有發心修行的人都能得到護持,若一時得不到幫助,也願刻苦的情境不會磨減了道心,反而更加深對生滅無常的體會,開啓洞察實相的智慧。


端正法啊!

本來今年打算要開新課的,最初有一點糾結的是,講自己的論文⋯⋯是好事吧!但就是要說 my theory,這跟依照他人的書來講是不同的了,他人的書可以說是作者的論點,自己的就要全部承擔。雖然我並不是會亂講的人,但,總覺得責任和壓力更大了!因此而猶豫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