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

順流和逆流



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身心,就算只是觀察一小段時間,很容易會發現,多數的念頭、情緒,以及相應的行為,都離不開兩大範疇:追求和抗拒。對於我們喜歡的、有興趣的,腦袋中就充滿著與之相關的想法,計畫著如何將之付諸行動;對於不喜歡的、討厭的,整天若沒重要的事,腦子裡就是不請自來的負面情緒與語言,更會進一步的評估要不要將這負面能量爆發出去,或是根本無法出現理智的這一步,直接就爆發了!

這樣的正、負「運動」其實是生活中的常態,觀察久了,會發現人生不過如此:討厭什麼+喜歡什麼,如此不斷的反覆,再觀察下去,自然會想停止這樣的慣性「運動」,想從中解脫,不再一直受限於它。於是有此醒悟的人會開始找尋方法,以終結此等慣性運作,並身體力行,這樣,我們說這人是在修行了。

佛教的修行,也可稱為是「逆生死流」,因為所做所行都在對抗順於生死輪迴的慣性。任何會增長貪、瞋、癡的,就是順生死流,修行人要遠離它,而任何會加強無貪、無瞋、無癡的,可以使得行者跳脫輪迴的,就要培養它。比如說要約束自己的行為(持戒)、素食(減少口腹之慾),每日固定誦經或拜佛,甚至參加集體共修、密集禪修,練習過午不食等。對於一般沒有學佛,或是對實相沒有任何體會的人們,會對這些人的「自苦」感到不可思議;人生有太多有趣事的可做:打電玩、看電影、踏青郊遊、找朋友喝茶聊天等,為何要花時間在這麼無聊的修行上呢?

做一般人覺得有趣的事,其實是順著生死流轉,不斷種下輪迴的因,離解脫遙遙無期。做修行這自苦又「無聊」,看似阿呆的行為,卻能靜心發慧,時機成熟則能完成從生死中解脫,得大自在。它的「無聊」,實則並不無聊。身心變化無窮,沒有用心於修行的人們無從得知當中的「趣味」。

類似這般順逆的行為,不放在佛教的修行來看,也是常常出現在生活中。例如過年時的新願望和計畫:要早起、要多運動、少吃或不吃不健康的食品,如速食、太多的肉類、可樂等,這些心願都是有助個人向上、向善發展的,但發願容易,面對實際的誘惑時,如天冷,早上還是會多懶床一下!或是朋友在吃漢堡,自己看到也忍不住要買來吃等。個人的理性與欲望不停在日常生活中上演拉鋸戰,一會兒理性勝出,一會兒又敗在欲望之下。

要能夠破除這樣的模式,不修行是無法達到的,就算是非宗教性質的活動,如想要減肥,若沒有如修行人一般的決心和毅力是無法成功的。而在這場戰役中,我們的敵人就是貪、瞋、癡三不善根,有助我方的戰友則是與之相反的「無貪、無瞋、無癡」。對這主題更詳細的說明,可參見「向智尊者」的盡除不善根

當你領悟到,人生不過是一場不斷上演的拉鋸戰,你會選擇隨波遂流,繼續無盡的拉鋸?還是逆流而上?



父親的忌日

2013至今,每年我都會誦一部金剛經,也會前一日先買好要祭祀的點心,最後吃下肚的其實是我,所以會選我好奇、沒試過的店家。明明是我喜歡的東西,但在選的時候卻高興不起來,因為是忌日吧!